陸委會副主任委員張顯耀昨天出席「『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論壇兩岸關係發展之新情勢與展望」研討會表示,中華民國是台灣主流民意,大陸能務實看待中華民國存在,就是兩岸互不否認現狀最好、最重要的基礎。
他說,最近大陸新版護照引發一連串爭議,台灣社會及立法院都高度關切,陸委會代表政府表達嚴正立場與看法,希望大陸在類似事件上以更謹慎的態度處理,務實看待兩岸現狀。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兼海研中心主任孫亞夫則表示,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有關「探討尚未統一前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等相關主張,是著眼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為創造逐步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的有利條件所提出,充滿誠意與善意。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指出,兩岸政治問題很多是不必要的誤解,當前兩岸關係被關注的問題其實不大,但有其他重要問題卻愈趨嚴峻。他說,台灣與韓國互為競爭對手,南韓與許多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台灣是嚴重問題,但台灣要與他國簽署FTA,「北京不同意就不可能」。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重申,九二共識是歷史事實,九二共識體現擱置爭議,正視現實,是非常高明的安排。他說,未來兩岸難免有擦槍走火時刻,善意互動是今後兩岸發生擦槍走火事件時,必須要有的共識,不是製造民粹與對立情緒。
“九二共識”20周年論壇──“兩岸關係發展之新情勢與展望”研討會12月22日在台北圓山飯店登場,與會者圍繞“九二共識”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與作用、中共十八大對台政策宣示的新意涵與新發展、新情勢下兩岸協商對話展望,進行專題研討。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涵蓋紅藍綠三方重要政要、學者專家。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以海研中心主任身份與會,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率國民黨代表出席,其他與會的重量級人物包括章亞若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蔣孝嚴、國民黨中評委主席團主席張榮恭、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原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海基會首任祕書長陳長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高希均等。
這已不是台灣舉辦的首場“九二共識”研討會,11月初,台北就舉辦了紀念“九二共識”20周年研討會,那次馬英九曾親自出席了會議。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22日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九二共識”是白紙黑字的歷史事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來之不易、值得好好珍惜。兩岸關係不能倒退,應以“九二共識”為基本深化互信,穩步向前推進。
各方代表激情對話
在“中共十八大後對台政策宣示的新意涵與新發展”專題研討會上,與會人士就“統獨”議題展開激烈辯論,不時迸出火花。
前台大教授張麟征表示,國共兩黨對“九二共識”距離較近,而國民兩黨的距離反而較遠。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回答說,“九二共識”一詞是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製造出來的,其文字奧妙在於解讀,而民進黨未來如果執政,對於江陳8次會談及兩岸18項協議,都會概括承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進黨衹是在華人世界以不同的論述和形態呈現,“統獨”不是問題,制度的價值才是關鍵。
張麟征聞言追問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指中國人而言,民進黨到底認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回應說,如果在座的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妳問他們“什麼是‘九二共識’”,他們的回答應該是各有不同,因為“九二共識”並非“台灣共識”。這個議題今天無法解決。
許信良立即說:“我來替洪主任解危啦,以免他被圍毆。”台下一片笑聲。許信良說:“張麟征教授提到認同感,民進黨內大部分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但兩岸的統一包括中國大陸都不敢想像,能超越歐盟的現狀,如果兩岸統一真像歐盟那樣,有什麼不好?”
眼看時間已過,主持人蘇起立即接口說,各位的發言和討論都非常難能可貴,顯示大家都非常關心兩岸問題。在台下一陣掌聲中,結束了這場專題研討。
“九二共識”不是“圖騰”
孫亞夫指出,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探討兩岸政治關係、商談兩岸軍事安全、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的主張,著眼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充滿誠意和善意。希望兩岸同胞最廣泛、最緊密地站在一起,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蔣孝嚴則說,“九二共識”不是有人所說的“圖騰”,20年來它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仍要以此為基石,加強經貿、文化等交流,並展現“巧政治”。
會上,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九二共識”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與作用、中共十八大對台政策宣示的新意涵與新發展、新情勢下兩岸協商對話展望,進行專題研討。
蘇起說,他曾參與過上世紀90年代的兩岸對話,那時雙方很多話都敢講,現在台灣反而沒了政治信心﹔台灣與大陸經濟愈整合,心理上就愈疏遠,所以政治對話就變得很重要。他認為,以前很多人批評“九二共識”,批的不是這4個字,而是其背後代表的大陸政策。現在“九二共識”已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所以大家應往前看,“九二共識”衹是一個表面,真正更深層次的是政治互信。
洪奇昌針對“中國認同”及“我是中國人”議題回應稱,馬英九執政後,外界原本認為“中國認同”會上升,但為什麼台灣的中國認同反而變低了,兩岸應該共同思考並了解挑戰與差異在哪裡?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1-7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合計僅1億3,327萬2千美元,但已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356.99%;而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仍高達63億5,388萬4千美元,但年增率已出現23.94%的負成長。
經濟部部投審會統計,101年1-7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1,433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8.92%;投(增)資金額計27億9,146萬1千美元,也較去年同期增加6.54%。
對外投資方面, 1-7月核准(備)對外投資件數為182件,較去年同期增加2.25%;金額則有63億7,087萬7千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81.72%。其中,重大對外投資案件有聯發科技申請以約新臺幣1,127億6,277萬元,在國內公開市場收購英屬蓋曼群島開曼晨星半導體公司( MStar Semiconductor, Inc.)部分股權,間接持有新加坡 MSTAR SEMICONDUCTOR PTE. LTD.100%股權。
在陸資來台投資方面,1-7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80件,較去年同期增加25%;投(增)資金額計1億3,327萬2千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56.99%。投審會指出,金額大幅成長的主要原因為是1月核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2家在台大陸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金額合計達9,148萬美元。
自98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284件,核准投(增)資金額計3億883萬9千美元。
據投審會統計,近10年核准企業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雖有成長,但101年1-2月累計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60件,較上年同期減少47.83%,核准投(增)資金額計14.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1.62%,顯見其成長幅度業已趨緩。
至於外資來台投資部分,2006年及2007年有大筆僑外商投資資金流入,係因金融業、有線電視業等出現外人投資併購潮,大併購案如安博凱併購中嘉集團、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花旗併購華僑銀行等,而該產業再經過整併後,有線電視業前三大系統商(Multiple System Operator , MSO)皆為外商,金融業可投資標的亦銳減。扣除上開年度數據,近10年核准僑外商投資金額平均為46.26億美元,而2011年投審會核准僑外商來台投資金額高達49.55億美元,已超過近10年平均數。
在投資資金到位實行方面,僑外商來台投資實際到位金額高於企業至中國大陸投資實際到位金額。近10年僑外商來台投資核准投資金額為663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為539億美元,到位率為82%,而我對大陸地區投資到位實行共計核准投資金額為694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為361億美元,到位率為52%,僑外商落實在台投資金額超過我商落實至中國大陸投資金額達178億美元。
另有關招商成效一節,本部招商係以台灣產業鏈缺口廠商為主要招商對象,此舉主要目的有三:第一、引進國外廠商技術,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第二、促成國外廠商在台採購,帶動整體供應鏈發展;第三、活絡整體產業鏈,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具體案例如引進全球工具機數控箱第一品牌發那科(FANUC),帶動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2011年出口值首度超過4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出口國。未來本部將持續推動外商來台投資知識與技術密集之尖端產業及服務業,以及利用我素質人力在台從事研發活動,促進台灣產業升級轉型。
分析
- 2012 1-7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合計僅1億3,327萬2千美元,但已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356.99%;既使陸資來台投資大幅增加,但比起2011年投審會核准僑外商來台投資金額高達49.55億美元,累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比累計僑外商來台投資金額相差超過35倍;
- 由於,大部份台灣年輕人在 2008 ~ 2012 感受高失業率壓力,普遍台灣年輕人未感受大陸 ECFA 對台灣幫助很大,相反感覺大陸市場大部份只是陸商市場占大多數,台灣廠商能取得的大陸市場金額占整體大陸市場是很低的;
- 後 ECFA 時代來臨,台灣面對的嚴重衰退問題,大陸經濟邁入嚴冬,台灣經濟成為亞洲衰退最嚴重國家;ECFA 光觀業是持續受惠族群,但觀光業占整體 GDP 貢獻小於 1% ,如果要朝觀光業、生技業,意味政府要砍掉 80% 之經常性支出 , 政府人事要縮編 80% ,2008 ~ 2013 台灣平均經濟成長已經是亞洲倒數,外資對台投資也已經是世界倒數;馬政府花費卻創歷年新高,勞保福利政府支出比率卻創歷年新低,在大陸及東南亞經常性與長住台灣勞工已達 300萬,台灣越來越差;怎麼也感受不到兩岸交流帶來的好處?
- 比較扁馬兩位總統吸引FDI能力,馬遠不如前總統陳水扁,馬執政前四年僅吸引八十八.一八億美元,低於扁的九十三.八八億美元;阿扁連任後更加突飛猛進,二○○四年第三季到二○○八年第二季這四年間,FDI高達一九六.七三億美元,但馬連任後首季持續交出不及格成績單。
- 其實,當我們親自研究台灣外資投資率議題,就發現2008 ~ 2012 亞洲、大陸、新加坡、香港陸續推出優惠投資之方案,產生區域性投資環境競爭,而台灣投資環境輸給大陸、新加坡,投資減少經濟衰退稅收自然減少;只有鼓勵富人投資養員工才能增加營所稅、貨物稅、綜所稅、營業稅;許多外資投資案台灣都輸給新加坡及其他亞洲地區,因為經濟部審查繁瑣,又提不出優惠投資之方案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