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妳來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Amazon 啟動實虛整合, AI 及IOT 整合, 國際商店及創新服務及運送整合,衝擊就是就業率及小商店 ( Amazon intiated the shopping , e-commence, IOT, AI, auto-delivery, innovative service integration )

Amazon Go Integrated the shop, IOT and AI integration.

亞馬遜(Amazon)對實體通路攻城掠地,讓通路界人心惶惶,2016 年 12 月宣布 2017 年將於西雅圖開張無人實體便利商店 Amazon Go,則成了實體通路心理上的轉捩點,所有先前還對新科技有所抵抗的實體通路,聽到  Amazon Go 的消息後,都不得不積極面對。這股趨勢顯現在 2017 年 1 月美國國家通路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2017 年大展(BIG Show 2017)上,各種實體店面的物聯網、虛擬實境等技術大行其道。

通路物聯網技術公司 Everseen 執行長艾倫‧歐赫里希(Alan O’Herlihy)表示,Amazon Go 雖然只是單點測試的概念商店,但是對實體通路業者來說,卻有如當頭棒喝,紛紛感到「糟了,非得做什麼不可」。

事實上,早在此之前,實體通路就已經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傳統實體通路來店人潮已經連續 4 年萎縮,而美國經濟可是處於復甦期,實體通路龍頭梅西百貨(Macy’s)與勞氏(Lowe’s)業績不振宣布裁員數千人;相對地,亞馬遜營收卻大幅增長,還要增僱 10 萬員工。據萬事達卡(MasterCard)通路趨勢報告 SpendingPulse,2016 年底聖誕購物季,美國通路總營收增長 4%,但增長主要來自線上通路,線上營收增加了 19%。

傳統通路先前就已經感受到亞馬遜的強大壓迫,Amazon Go 的推出可說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這根稻草造成通路心態絕大的改變。

通路攝影追蹤技術公司明日通路(RetailNext)行銷長瑞‧哈特仁(Ray Hartjen)證言 Amazon Go 造成的變化,表示 Amazon Go 讓許多通路業者頓時明白,物聯網科技通路時代確實已經來臨,不再只是紙上談兵。先前通路受到亞馬遜壓力時,認為只要也建個網站,弄個線上商店就行了,現在它們覺悟到:真正需要科技化改變的,是它們的店面。在這樣的情緒下,未來通路引進新科技到實體店面的速度將大為增加。

相關科技廠商磨刀霍霍,積極搶食這股龐大商機,美國國家通路聯盟 2017 年大展上,通路科技百花齊放,Autonomous 展示遠端通訊機器人,可代替員工巡視店面,員工只要坐在辦公室,就能一次監控多數機器人,在店內以更高的密度提供顧客所需的服務,包括用遠端操控提供資訊,以及回答問題等,這樣的技術可望減少人事成本、減輕人員勞動程度,卻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IT 大廠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潮流,Google 發表擴增實境(AR)手機 App,讓消費者可以在虛擬模特兒上試穿衣服,或是在家中模擬顯示想買的家具放在家中的樣子,類似台廠宅妝(iStaging)所提供的服務;英特爾(Intel)則發表藍牙、影像及 Wi-Fi 感測器,讓店主能在店內追蹤消費者的行為,更了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目前英特爾的此項感測器已經安裝於 100 家實體店面,合作對象包括 Levi’s 與 Thomas Pink 等。

英特爾物聯網通路部門表示,看到許多通路開始動起來,且急著行動,尤其 Amazon Go 推出後,通路業者心中的急迫性更是大增。英特爾已經看準了這個商機,打算投入 1 億美元開發物聯網通路平台「反應通路平台」(Responsive Retail Platform,RRP),串聯店內所有物聯網軟硬體

Amazon Go 是否能大展鴻圖,或是是否很快展店到全球,還在未定之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 Amazon Go 的刺激下,實體通路與物聯網科技廠商積極攜手合作,全球的實體通路店面,很快就會大有不同。

Amazon plans to open as many as six more Amazon Go stores after merging of world food inc., in 2018, this action seems more active to move this technology to next stage, so the impact of shop store will be huge and jobless rate will increase due to this progress.



From Google Trends analysis, the Amazon go movement will be a big trend cannot stop.



Amazon Prime Air integrated the AI and auto-delivery.

Amazon 近日正式開始在英國展開無人機送貨服務(Prime Air),目前已經有 2 位消費者進行了體驗,他們只需要在家裡下單,無人機就會自動從倉庫取貨,並且在 30 分鐘內將貨物送到顧客家門口。

Amazon 率先在英國測試無人機快遞服務,而不是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監管制度的影響。英國監管機構授予了 Amazon 幾項重要權限,允許其在農村和郊區操作無人機。不僅如此,由於無人機可以感知和避開障礙,英國還允許一個控制員同時操作由多個高度自動化無人機組成的航班。

目前,Amazon 無人機只向位於該公司英國倉庫附近的客戶提供快遞服務。人們需要在自家位置的草坪上放置一個小型標誌,無人機就會準確地找出它們可以安全著陸的地點。此外,今後亞馬遜無人機送貨的客戶範圍將逐漸擴大,不過在短期內這一數字也只有數百人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亞馬遜用於測試的無人機看起來與去年該公司展示的不大相同。在去年的影片中,亞馬遜的無人機有旋轉的螺旋槳和固定的翅膀,並且體積相當大。而這次試飛的無人機看起來卻小得多,它沒有固定翼,這意味著這次的可能無法進行遠距離飛行。

據 Amazon 透露,第一次正式的無人機送貨是在 12 月 7 日,第一批購買了 Prime Air 送貨服務的消費者下單了一個 Amazon Fire TV 機上盒和一包爆米花。無人機在貨運中心裝上貨後在履帶上前進,隨後飛向天空。整個飛行、降落過程高度自動化,全由無F

From Amazon Prime Air technology, it will integrate Drone, Auto-delivery, Auto-drive and AI technology inside to move the shopping service to new innovative service, many countries will need this service, this impact to a lot of real shops store, so the gov. will need to have a new law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n jobless rate and shops store business, how to do this relative to law improvement is a key.

Amazon shopping apps integrated the international shopping and speed-delivery.

美國商業資訊)--(NASDAQ:AMZN) – 亞馬遜(Amazon) 於其購物應用程式 (Amazon Shopping
App) 推出「國際購物」服務,讓香港顧客可以瀏覽和購買逾4,500萬件合資格商品,並從美國寄送至他們所在的國家和地區。此服務適用於iOS和Android流動裝置的瀏覽器和亞馬遜購物應用程式,提供包括英文、西班牙文、簡體中文、巴西葡萄牙文和德文等5種語言支持。顧客可以使用包括港幣在內25種貨幣購物,並輕易以母語在亞馬遜盡享至佳的服務,當中包括搜尋、商品詳情、客戶服務等方面的支持。顧客亦可以根據他們心儀的包裹到達時間,選擇不同的寄送方式和運送速度,有關詳情可瀏覽www.amazon.com/international-shopping-help。

亞馬遜出口及拓展部副總裁Samir Kumar表示:「我們致力創新,以客為先。藉著今天推出的新服務,我們能夠為居住在美國以外的顧客帶來更好及便利的流動購物體驗。顧客一直希望能夠以更簡易的方式找尋和購買能夠寄送至他們所在地的商品。『國際購物』服務正好回應了顧客的訴求,讓他們輕易瀏覽、購買來自亞馬遜美國的逾4,500萬件商品,並寄送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首先,顧客只需從Apple App Store或Google Play Store下載免費的亞馬遜購物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將根據顧客的所在地自動登入「國際購物」服務頁面。已下載亞馬遜購物應用程式的顧客只需進入該應用程式內的設定,選擇「國家和語言」,並在國家選項中選擇「國際購物」。顧客隨即可以設定自己偏好的語言和貨幣以享受個人化的購物體驗,他們亦可以隨時更改所在地,從而自動查看可以寄送至指定送貨地點的商品。香港顧客凡購買鞋履和服裝逾100美元,其跨境訂單即可豁免運費。

The international shopping through apps, AI, and location service will initiate the cooperate Amazon shop service in airport and airline, so this will also wreck the shop's store, we foresee the shop's store business will need the gov. law to protect their survive right and reduce the jobless rate impact, we think the major law action will be any shop's store can distribute Amazon goods with less than 15% selling price of Amazon sell price from Amazon, then, the Amazon business will integrate with all shop's store and make this impact of AI become minimize,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川普經濟學將成為全球重要趨勢,台灣還在停滯 ( Donald Trump's Economic will become the new trend to world )

   台灣海內外存款近2兆美元,遺產稅又提高至20%,只要改一下法令,投資台灣養員工,遺產稅可以減免為 10%,國稅局給一個優惠遺產稅證明,就有6兆金額必須刺激進來投資,這麼簡單用優惠遺產稅證明換取振興台灣投資率及創造勞工、企業機會,為什麼不做?

    看了這新聞,低薪問題改負責是經濟部經建會及行政院,怎麼會輪到央行總裁來說明,這說明執政官員都不夠用心,騙人民的執政官員。

    其實,台灣GDP 消費已經佔 54%,只有促進消費難創造勞工機會,應該只有促進企業創新投資可以讓整個台灣振興,從消費券執行的結果就知道,只促進消費是不夠的,因為消費已經佔很大比重。只拼觀光及中國施小惠也難,原因也在這裡,因為觀光收入 3000億也難振興,馬英九也試驗過這樣經濟,還是嚴重經濟衰退。

    台灣在經濟上國際貿易在全球是 23~24排名,GDP 比重已經是 54%是消費內部,怎可能只靠消費, 觀光及中國施小惠就能振興台灣? 要從經濟數據分析,就知道為甚麼馬英久失敗,用觀光換主權是蠢,所以從政人員要仔細看經濟及勞工參與率數據,其實,學新加坡, 馬來西亞 就知道,吸引及刺激投資企業是關鍵。因為,台灣內需市場沒甚麼成長,特別是一般消費甚至停滯。只有高消費群在成長,例如買汽車房子鑽石,這些許多是為了避稅節稅用的。政府一直不敢講,我就直接講出勞工及小攤販心聲,我們繳這麼多稅,養的公僕能幫人民勞工爭取機會嗎?

    所以,在有官員說用促進消費來帶動經濟,其實是騙人民的,因為花幾千億消費卷都難促進經濟,怎可能靠官員一張嘴"促進消費"能帶動經濟及勞工機會? 台灣GDP 是 16.68兆台幣,2000億消費卷才 1.1% 是難促進經濟及勞工機會。所以新加坡, 菲律賓, 馬來西亞都是用促進投資來做,事實證明效果驚人。

   新加坡 2017 外資投資企業匯入總金額 (FDI) 約 6兆台幣,台灣外資匯入投資金額 (FDI) 低於 2500億,政府幾乎是世界級無能!!!  所以,政府功能就是持續抽稅、開罰單及做秀,騙人民而已,淘汰這些廢物。

川普經濟學強調貿易平衡及創造工作機會Donald Trump's Economic focus on jobs and trade balance )

    川普經濟學已然成型。中心主軸是創造就業,「我們要找回工作,我們要找回財富,我們要找回夢想,」川普總是如此振臂高呼。 ( Trump economics has already taken shape. The main focus of the center is job creation. "We want to get back the job. We have to get back the wealth. We have to regain our dreams," Trump always shouted. )

  要有工作機會,前提就是鼓勵企業投資。要企業投資,就必須廢除繁文縟節,提高行政效率。上任才一年,川普政府已廢止或推遲實施的管制法規,就超過1500項。她說:「我們每砍掉22項舊法規,才推出一項新法規,創我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 ( Only a year after he took offic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abolished or postpon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and regulations and exceeded 1,500 items. She said: "We cut out 22 old laws and regulations before introducing a new law, setting a record for United States." )

  他曾無數次表示,政府的第一要務是創造工作機會,經濟成長的目的不是供政府吹噓,而是讓人民有工作。《遠見》團隊這次走訪美國四大州採訪,德州、加州、愛達荷州、威斯康辛州,發現大大小小官員總是把「Jobs、Jobs、Jobs」「只有就業機會是真實的」這兩句話,掛在嘴邊。( The government’s first priority is to create job opportunities.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growth is not to boast for the government, but to let the people have jobs. The Vision team visited the four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exas, California, Idaho, and Wisconsin found that officials of all ages always put “Jobs, Jobs, Jobs” “only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real”. Words, hang on the lips. )

   他強調政府的第一要務是創造工作機會,目的就是不要成為一個吹噓的政府只會抽稅、開罰單、消耗預算、喊口號做秀、政治鬥爭,這正是台灣國民黨及民進黨經歷15執政,台灣經濟衰退、少子化、民間投資率世界級低、財政之問題嚴重,台灣人民還搞不清楚必須淘汰大部分國民黨及民進黨參政者,因為這些參政者思想與能力是無法改善及振興台灣,我們必須選出能振興台灣及創造勞工、企業機會的參政者,從選擇未來跟中國統一的國民黨至未來主權獨立的民進黨都持續無法振興台灣,分析下來是參政者思想與能力太差


台灣勞工是全世界公認被政府最苛待


    美國每年撥給勞工之歲出超過 23%,台灣真正勞工福利補助才約是中央+地方歲出之2.28% ,政府補助勞保基金僅有10%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最低的,政府應該將調高政府勞保補助比率來提升勞工福利,因為勞工繳的綜所稅總額遠遠高於政府給勞工相關補助之支出,勞工最高綜所稅調高為45%,與福利國家之55%很接近,而勞工福利政府補助卻如此低,且1000萬勞工總共繳綜所稅已經是台灣繳給中央總稅收約24.5%,福利國家支出給繳稅勞工之福利占政府支出超過30%遠比台灣高出6倍,台灣政府根本苛待勞工。

    而國民黨及民進黨都是苛待勞工立法原兇,淘汰這些造成台灣衰退的政黨,一般勞工以為增稅能增加勞工福利,這是許多媒體學者名嘴騙人民的,台灣稅收真正補助給勞工之福利就是政府勞保補助 10%,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若政府沒有提高勞保至20%補助,廢除『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支出勞工社會保險如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 ... 等,改由政府歲出來支出,是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除非提高勞保補助至15%及勞工社會保險政府歲出來支出這樣增稅才能增加勞工福利。反而會因政府經常性支出泡沫造成危機就是每2~3年要增稅一次,民間投資率就會越來越低,勞工薪資成長率也就停滯,最後當然經濟成長率亞洲倒數。

加上隱藏失業率,那台灣實際失業率遠高於美國,台灣失業率是假的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遠高於美國

    青年不開心。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15-24歲年平均失業率近9年來都破10%;最近統計資料、今年2月份15-24歲失業率數據為11.41%,遠高過同期失業率3.70%。勞動部在民國105年執行的「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也發現,51%在初次尋覓工作時遇到困難。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2月失業率3.7%,為近18年同月次低,較1月上升0.07個百分點;累計1至2月失業率平均3.67%,為近17年同期最低。主計總處表示,2月失業率上升,主要受到年後轉職及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3月失業率應會下降,目前勞動市場穩定。 這失業率是隱藏 200萬失業勞工,基本上,是政府欺騙人民的。

    整個政府就只會抽稅、開罰單、做秀、喊口號,這是無益於勞工及企業。許多台灣人不知道,台灣失業率含隱藏失業率應該是全球排名最前面,甚至可能是世界前五名高。因為,勞動局將 50~65歲 200萬沒有工作勞工用非勞動力勞工,不算失業。而到中國及東協的工作勞工也已經超過 150萬,也就是台灣整體少了 350萬個工作機會,誰是這段時間的執政黨,剛好是國民黨及民進黨經歷15執政。這些政治人物思想那裡錯了 ? 問題還是在於 政府沒搞清楚,台灣不可能只靠觀光, 靠消費振興起來。也難靠中國施小惠來成長。因為,台灣已經是很大經濟體,增加2~3千億消費或是小惠是無法創造許多工作機會,官員必須清楚算經濟數據。這種思想正是這兩黨現在思維,台灣怎麼能振興 ?

從數據分析:統一對台灣是無利可圖,[馬英九時代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紅利,大量的陸客可以繼續來台灣觀光] -> 事實是馬英九時代經濟成長率最差 ( 數據說出中國無能力及實力惠台 ),台灣不可能只靠觀光 2000億, 靠消費振興1500億,也難靠中國施小惠 2000億來成長。因為,台灣已經是GDP16兆台幣內需佔超過53%的中大經濟體,而在中國台勞大部分到台商、港商、外商工作,只有小部份在陸商,說出中國無能力及實力惠台。

分析:

  • 台灣經濟基本上是投資法令不積極及投審會態度傲慢,加上政府許多政客竟要求資金進來投資,能政治捐就請投資人幫忙,造成投資人害怕,投資台灣冷卻‧
  • 馬政權執政時,經濟成長率還低於蔡英文執政時期,主因就是大陸1500億觀光收入無法幫助台灣這樣大型的經濟體,從另一觀點看,中國還這麼多省很貧窮,為甚麼中共自己都救不了這些貧困省份,最後只能消滅低端人口。但另一觀點看,就是DPP, KMT 投資法令改善不積極及投審會態度傲慢,造成投資台灣冷卻‧
  • 也就是中國根本沒有實力幫助台灣,只能一直拉台商幫助他們經濟發展,拖垮台灣及香港而已‧ 要改善台灣經濟、勞工薪資,要從改善投資法令著手,是內政問題要靠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