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妳來

顯示具有 台灣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預估2023中國整體債務GDP佔比將逼近500% - 中國金融風暴來臨? ( Estimated 2023 China's overall debt GDP ratio will approach 500% - China's financial turmoil is coming? )

2018中國整體債務GDP佔比將逼近400%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根據官網發布的新聞稿,這場會議提到,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日經亞洲評論7月25日報導,中國本週一宣布的新經濟措施(增加流動性並向地方政府提供近2,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資金)象徵著北京當局的執政優先順序從削減債務轉向應對美中貿易戰。

中國人民銀行(PBOC)7月23日宣布開展史上最大單次操作規模的5,020億元(相當於739億美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某券商經濟學家指出,人行藉由直接干預債市以期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英國金融時報(FT)知名專欄作家Martin Wolf 7月25日指出,現在是阻止中國債務激增的時候了。Wolf說,做出必要的改變是困難的、特別是在貿易戰剛開打的當下,習近平主席若真的擁有無限權力、那他最該做的就是這件事。Wolf過去曾說過,明斯基(Minsky)金融動盪理論指的就是企業金融,美國1930年代以及日本1990年代主要也都是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所引起。所謂的「明斯基時刻」指的是信用擴張竭盡後資產價格隨之崩盤。

2004年初至2008年末期間,中國總債務GDP佔比持穩於170-180%之間。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中國隨後提出可能是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投資GDP佔比預估高達12.5%。根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IF)的統計,中國總債務GDP佔比從2008年第4季的171%升至2018年第1季的299%。Wolf指出,未來10年內中國總債務GDP佔比若突破400%,屆時連中央政府、人民銀行都可能無法力挽狂瀾。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7月24日公布,2018年上半年共查處外匯違規案件1,354件,罰沒款3.45億元人民幣,年增率分別為19.7%、59.5%。外管局說,接下來將嚴厲打擊虛假、欺騙性交易和非法套利等資金「脫實向虛」行為,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非法外匯交易平台等違法違規活動,保持健康良性的外匯市場秩序,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中國外管局曾在2016年12月與公安部開展打擊地下錢莊專項行動,並通過追查錢莊背後的外匯違規行為,破獲多起非法買賣外匯、利用虛假單證虛構外匯交易騙購匯、逃匯等案件。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7月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121兆美元、較2017年末下降278億美元,主要受匯率折算、資產價格變動等非交易因素影響。她說,6月25日以來市場波動有所增加,但從每天的個人結售匯以及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流動等部分渠道的數據看、還沒有達到2015年和2016年資金流出壓力較高的時期。

英國央行(BOE)上個月透過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債務、金融脆弱性依舊處於偏高水位,過去數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主要是依靠擴大舉債來支撐。這份報告指出,過去5年來中國民間非金融債務GDP佔比累計增加40個百分點;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顯示,快速信貸擴張後通常會爆發金融危機。

Navellier & Associates投資經理Ivan Martchev去年2月在MarketWatch發表專文指出,若將影子銀行體系的數據納入計算,中國整體債務GDP佔比已逼近400%、遠高於2000年的近100%。他說,經濟增長趨緩的同時信貸仍持續快速竄高符合信貸泡沫破裂的標準定義。

中國影子銀行崩潰將致全球風險 影響遠超金融危機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已達3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超過2012年GDP的50%。專家稱,過度膨脹的影子銀行帶來的風險日益凸顯。

China debt increased more than US, Japan from 2008 ~ 2013
直到上個月辭職,債信評級公司惠譽( Fitch )前駐華高級分析師朱夏蓮在過去八年來,一直警告中國債務泡沫行將崩潰。隨著最近幾週中國工商銀行銷售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瀕臨違約,朱夏蓮的警告顯示了它特別的份量。

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 遠超西方金融危機

英國《電訊報》1日報導說,出生和成長於美國的朱夏蓮畢業於耶魯大學。她宣告中國已經開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遠遠超過六年前震撼西方市場的金融危機。在中國,即使是最大的銀行都不喜歡公開資料。雖然在這麼一個環境下,朱夏蓮自從2009年就開始警告中國借貸快速擴張,新增信貸15萬億美元,推動了史無前例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造熱潮。

去年惠譽成為三大評級機構當中,14年來第一個下調中國主權債務評級的機構,它主要就是依據朱夏蓮的分析。

五年前就警告影子銀行問題

《電訊報》指出,如果說朱夏蓮的多年的警告不同尋常,但還是遠遠低估了她在中國銀行系統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朱夏蓮在五年前就解釋了中國影子銀行行業的建立,它今天的貸款等同於中國整個主流金融系統的數量。朱夏蓮已加入受人尊敬的獨立研究公司「自主研究」( Autonomous),擔任亞洲區
研究主管。她對《電訊報》表示,她仍然堅定的認為,中國銀行的崩潰不是機會很小,而是必然的。

她說:「銀行業在五年內已經貸出14萬億到15萬億美元。中國不發生大規模問題是不可能的。」

China local govt Deficits issue became very serious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信託」、「理財產品」和外匯借貸,它們允許債務擴張,即使當局試圖箝制大銀行的主流借貸。隨著最近幾週中國工商銀行試圖撇清對其銷售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的違約責任,朱夏蓮的警告具有別的份量。這個產品瀕臨違約促使外界擔憂這可能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這家具有85年歷史的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在2008年的美國次級按揭風暴中嚴重虧損,瀕臨破產而被收購。

官方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是孿生兄弟

在這次事件中,中國工商銀行信託產品得以避免違約,但是朱夏蓮仍然清楚表示,官方銀行系統和孿生兄弟影子銀行之間的聯繫仍然是一個威脅。
「在許多這樣的影子產品當中,銀行常常在幕後捲入。」朱夏蓮說。「這是為甚麼我總是駁斥中國經濟學家和學者們常常推動的一個說法,即影子銀行領域和正式銀行領域是分開的,因此如果影子銀行分崩離析,也沒有關係。」「我就是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在正式銀行領域和影子銀行領域之間有這麼多的內部聯繫。中國工商銀行的這個產品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泡沫破裂之後的經濟是最大擔憂

朱夏蓮表示,絕對有理由擔憂,中國已經形成一個真正的房地產泡沫。這個泡沫的破裂可能留下一個非常不同的中國。而危機後的經濟是朱夏蓮最大的擔憂。朱夏蓮擔憂中國可能難以適應一個增長放緩的步伐。「沒有一個發達市場和一個非常強大的社會安全網絡。如果我們陷入一個金融系統有嚴重問題的情況,較大的可能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GDP增長比現在放緩許多。」

中國銀行可能觸發全球衰退

《電訊報》報導說,除了造成中國經濟衰退,影子銀行不斷增長的問題還可能蔓延到國際,造成一個更廣泛的金融危機。朱夏蓮說快速的外匯借貸擴張意味著中國金融系統的一個危機正在變成國際銀行一個更大的風險。她說:「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金融局勢迄今穩定的一個原因是,它對外國資金的依賴非常非常少。」 「隨著這個情況改變,外國投資者態度的波動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也隨之增加。」



她表示,在西方金融危機之後,影子銀行幫助驅動中國信貸擴張。但是,越來越大的擔憂是,中國人的外國借款增長,特別是美元借款,在製造一個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大的風險積累。由國際清算銀行十月份發佈的數字顯示,截至2013年3月,中國的外匯貸款以及中國公司的跨境借款,已經達到8,800億美元,比2009年上升2,700億美元。

分析師說,這個數字現在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並將繼續增長。隨著美元升值,中國金融系統出現危險弱點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無疑,外匯借款在增加,並且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速增長,並且它只會繼續。目前來說,跟金融系統龐大的規模相比它只是一小部份,但是來自海外的資金數量在不斷增加。」「你看看國際清算銀行和香港銀行涉入中國業務的數量……你將看到一些外國機構涉入中國業務的規模很大。」瑞銀高級獨立經濟學家喬治•麥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中國銀行系統類似於80年代金融崩潰之前的日本

第一張骨牌將倒 中國金融系統到全面崩潰邊緣
China total debt is over 200% of GDP?

中國金融危機已實質性爆發,中共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也難以抑制錢荒的狀態,實際上這是中共以濫發貨幣營造的金融騙局。中國的金融問題是系統性的,某個方面的風險爆發都會成為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將導致全面的崩潰。

中共央行猛放水也枉然

在2013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中共國務院參事夏斌表示,當前的中國已經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現象。有些中共地方政府早就資不抵債,是增加了貸款在維持著。所以現在只是危機沒有引爆,壞賬沒有暴露,是在靠多發貨幣在掩蓋。

中國現有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在2013年末已超過110萬億元,看似如此多的貨幣卻在大陸金融系統「錢荒」對比下,顯示出尷尬的處境,一邊是用天量來形容的貨幣投放,一邊銀行業高喊著的「錢荒」,拆借利率飆升不斷向各領域傳導,成為現下大陸金融系統真實的寫照。

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仍發債 利率創新高

與此同時,部份城市已是債台高築。南京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西寧與蘭州兩地,去年城投債餘額規模與財政收入比已超過300%,伊春、南寧、湖州、南京四市上述比例均超過100%,鎮江、合肥也超過90%。就總量數據來看,江蘇城投類國有企業未到期債券餘額超過4000億元,遠高於其他省份,其中321億元將於2014年內到期。

地方政府主要還款來源之一是土地出讓經營收益,通俗講,即靠賣地還錢。平台類企業從銀行獲取的貸款,也往往以土地作為擔保抵押。但依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賣地還錢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債務償還存在變數。2013年的最後一天,中共發改委發出消息稱允許地方融資平台以舉借新債的方式償還舊債,這為地方政府又開了一個後門,使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並使用高利率繼續發債。

分析
  • 2015 對海外發行之債卷金額創新高,意味中國金融危機來臨前兆。撒 RMB,用人民幣印鈔助非洲及做一帶一路再由國企接案,用國企接案加撒 RMB都會進GDP,印人民幣創造GDP,結果是China 通膨 ,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達到了173.99萬億元。按照當月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1:6.288)折算,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M2)為27.67萬億美元!同期美國加歐洲總貨幣供應量M2 為13.92萬億美元 + 13.74萬億美元 = 27.66萬億美元,意味中國央行是世界最強超級印鈔機。
  • 撒 RMB,用人民幣印鈔助非洲及做一帶一路再由國企接案,外國收到RMB馬上換美元(這是壓力),2018 加上【國企併私企】恐懼及中美貿易戰外資撤資影響,所以人民幣壓力超級大。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全球供應鏈會瞬間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所有原物料價格頓時崩盤,許多全球供應鏈大廠極可能面臨危機,全球經濟成長必然衰退;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上證A股最後防線 2800 破了,地方債倒避風暴跟著來時,香港經濟、股市將遭到最大傷害,香港親中政權是否也倒台?
  • 台灣經濟、股市也將遭到大幅傷害,許多投資中國債卷也面臨考驗,大幅虧損是難免;
  • 一帶一路將更出現窘境,問題是2022 ~ 2025 若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後,全球資源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的窘境,嚴重程度可能超過雷曼倒閉時
  • 觀察指標是上海上證A股、FXI、中國到期債償還能力、大陸房市、中國各銀行及影子金融機構的未償還債務,也可以含BDI指數來觀察,該避開大幅依賴大陸市場、庫存很高、借貸比率很重的公司,也要注意大陸及香港房地主力觀察包括香港李嘉誠的動作;若上海上證A股量支撐在第三季末之前都能守住,表示中國到期債轉為長債成功,風險移至明年,那今年全球仍是有許多機會,只是新興市場與美股不同。
  • 投資大陸台灣房地產,僅能集中於捷運地鐵、人潮流量區域,其他應該避開。
  • 這次中國央行QE印鈔4兆人民幣,預估中國央行至 2025 還會兩次 QE,將來共印鈔約6~8兆人民幣。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川普經濟學將成為全球重要趨勢,台灣還在停滯 ( Donald Trump's Economic will become the new trend to world )

   台灣海內外存款近2兆美元,遺產稅又提高至20%,只要改一下法令,投資台灣養員工,遺產稅可以減免為 10%,國稅局給一個優惠遺產稅證明,就有6兆金額必須刺激進來投資,這麼簡單用優惠遺產稅證明換取振興台灣投資率及創造勞工、企業機會,為什麼不做?

    看了這新聞,低薪問題改負責是經濟部經建會及行政院,怎麼會輪到央行總裁來說明,這說明執政官員都不夠用心,騙人民的執政官員。

    其實,台灣GDP 消費已經佔 54%,只有促進消費難創造勞工機會,應該只有促進企業創新投資可以讓整個台灣振興,從消費券執行的結果就知道,只促進消費是不夠的,因為消費已經佔很大比重。只拼觀光及中國施小惠也難,原因也在這裡,因為觀光收入 3000億也難振興,馬英九也試驗過這樣經濟,還是嚴重經濟衰退。

    台灣在經濟上國際貿易在全球是 23~24排名,GDP 比重已經是 54%是消費內部,怎可能只靠消費, 觀光及中國施小惠就能振興台灣? 要從經濟數據分析,就知道為甚麼馬英久失敗,用觀光換主權是蠢,所以從政人員要仔細看經濟及勞工參與率數據,其實,學新加坡, 馬來西亞 就知道,吸引及刺激投資企業是關鍵。因為,台灣內需市場沒甚麼成長,特別是一般消費甚至停滯。只有高消費群在成長,例如買汽車房子鑽石,這些許多是為了避稅節稅用的。政府一直不敢講,我就直接講出勞工及小攤販心聲,我們繳這麼多稅,養的公僕能幫人民勞工爭取機會嗎?

    所以,在有官員說用促進消費來帶動經濟,其實是騙人民的,因為花幾千億消費卷都難促進經濟,怎可能靠官員一張嘴"促進消費"能帶動經濟及勞工機會? 台灣GDP 是 16.68兆台幣,2000億消費卷才 1.1% 是難促進經濟及勞工機會。所以新加坡, 菲律賓, 馬來西亞都是用促進投資來做,事實證明效果驚人。

   新加坡 2017 外資投資企業匯入總金額 (FDI) 約 6兆台幣,台灣外資匯入投資金額 (FDI) 低於 2500億,政府幾乎是世界級無能!!!  所以,政府功能就是持續抽稅、開罰單及做秀,騙人民而已,淘汰這些廢物。

川普經濟學強調貿易平衡及創造工作機會Donald Trump's Economic focus on jobs and trade balance )

    川普經濟學已然成型。中心主軸是創造就業,「我們要找回工作,我們要找回財富,我們要找回夢想,」川普總是如此振臂高呼。 ( Trump economics has already taken shape. The main focus of the center is job creation. "We want to get back the job. We have to get back the wealth. We have to regain our dreams," Trump always shouted. )

  要有工作機會,前提就是鼓勵企業投資。要企業投資,就必須廢除繁文縟節,提高行政效率。上任才一年,川普政府已廢止或推遲實施的管制法規,就超過1500項。她說:「我們每砍掉22項舊法規,才推出一項新法規,創我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 ( Only a year after he took offic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abolished or postpon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and regulations and exceeded 1,500 items. She said: "We cut out 22 old laws and regulations before introducing a new law, setting a record for United States." )

  他曾無數次表示,政府的第一要務是創造工作機會,經濟成長的目的不是供政府吹噓,而是讓人民有工作。《遠見》團隊這次走訪美國四大州採訪,德州、加州、愛達荷州、威斯康辛州,發現大大小小官員總是把「Jobs、Jobs、Jobs」「只有就業機會是真實的」這兩句話,掛在嘴邊。( The government’s first priority is to create job opportunities.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growth is not to boast for the government, but to let the people have jobs. The Vision team visited the four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exas, California, Idaho, and Wisconsin found that officials of all ages always put “Jobs, Jobs, Jobs” “only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real”. Words, hang on the lips. )

   他強調政府的第一要務是創造工作機會,目的就是不要成為一個吹噓的政府只會抽稅、開罰單、消耗預算、喊口號做秀、政治鬥爭,這正是台灣國民黨及民進黨經歷15執政,台灣經濟衰退、少子化、民間投資率世界級低、財政之問題嚴重,台灣人民還搞不清楚必須淘汰大部分國民黨及民進黨參政者,因為這些參政者思想與能力是無法改善及振興台灣,我們必須選出能振興台灣及創造勞工、企業機會的參政者,從選擇未來跟中國統一的國民黨至未來主權獨立的民進黨都持續無法振興台灣,分析下來是參政者思想與能力太差


台灣勞工是全世界公認被政府最苛待


    美國每年撥給勞工之歲出超過 23%,台灣真正勞工福利補助才約是中央+地方歲出之2.28% ,政府補助勞保基金僅有10%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最低的,政府應該將調高政府勞保補助比率來提升勞工福利,因為勞工繳的綜所稅總額遠遠高於政府給勞工相關補助之支出,勞工最高綜所稅調高為45%,與福利國家之55%很接近,而勞工福利政府補助卻如此低,且1000萬勞工總共繳綜所稅已經是台灣繳給中央總稅收約24.5%,福利國家支出給繳稅勞工之福利占政府支出超過30%遠比台灣高出6倍,台灣政府根本苛待勞工。

    而國民黨及民進黨都是苛待勞工立法原兇,淘汰這些造成台灣衰退的政黨,一般勞工以為增稅能增加勞工福利,這是許多媒體學者名嘴騙人民的,台灣稅收真正補助給勞工之福利就是政府勞保補助 10%,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若政府沒有提高勞保至20%補助,廢除『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支出勞工社會保險如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 ... 等,改由政府歲出來支出,是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除非提高勞保補助至15%及勞工社會保險政府歲出來支出這樣增稅才能增加勞工福利。反而會因政府經常性支出泡沫造成危機就是每2~3年要增稅一次,民間投資率就會越來越低,勞工薪資成長率也就停滯,最後當然經濟成長率亞洲倒數。

加上隱藏失業率,那台灣實際失業率遠高於美國,台灣失業率是假的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遠高於美國

    青年不開心。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15-24歲年平均失業率近9年來都破10%;最近統計資料、今年2月份15-24歲失業率數據為11.41%,遠高過同期失業率3.70%。勞動部在民國105年執行的「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也發現,51%在初次尋覓工作時遇到困難。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2月失業率3.7%,為近18年同月次低,較1月上升0.07個百分點;累計1至2月失業率平均3.67%,為近17年同期最低。主計總處表示,2月失業率上升,主要受到年後轉職及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3月失業率應會下降,目前勞動市場穩定。 這失業率是隱藏 200萬失業勞工,基本上,是政府欺騙人民的。

    整個政府就只會抽稅、開罰單、做秀、喊口號,這是無益於勞工及企業。許多台灣人不知道,台灣失業率含隱藏失業率應該是全球排名最前面,甚至可能是世界前五名高。因為,勞動局將 50~65歲 200萬沒有工作勞工用非勞動力勞工,不算失業。而到中國及東協的工作勞工也已經超過 150萬,也就是台灣整體少了 350萬個工作機會,誰是這段時間的執政黨,剛好是國民黨及民進黨經歷15執政。這些政治人物思想那裡錯了 ? 問題還是在於 政府沒搞清楚,台灣不可能只靠觀光, 靠消費振興起來。也難靠中國施小惠來成長。因為,台灣已經是很大經濟體,增加2~3千億消費或是小惠是無法創造許多工作機會,官員必須清楚算經濟數據。這種思想正是這兩黨現在思維,台灣怎麼能振興 ?

從數據分析:統一對台灣是無利可圖,[馬英九時代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紅利,大量的陸客可以繼續來台灣觀光] -> 事實是馬英九時代經濟成長率最差 ( 數據說出中國無能力及實力惠台 ),台灣不可能只靠觀光 2000億, 靠消費振興1500億,也難靠中國施小惠 2000億來成長。因為,台灣已經是GDP16兆台幣內需佔超過53%的中大經濟體,而在中國台勞大部分到台商、港商、外商工作,只有小部份在陸商,說出中國無能力及實力惠台。

分析:

  • 台灣經濟基本上是投資法令不積極及投審會態度傲慢,加上政府許多政客竟要求資金進來投資,能政治捐就請投資人幫忙,造成投資人害怕,投資台灣冷卻‧
  • 馬政權執政時,經濟成長率還低於蔡英文執政時期,主因就是大陸1500億觀光收入無法幫助台灣這樣大型的經濟體,從另一觀點看,中國還這麼多省很貧窮,為甚麼中共自己都救不了這些貧困省份,最後只能消滅低端人口。但另一觀點看,就是DPP, KMT 投資法令改善不積極及投審會態度傲慢,造成投資台灣冷卻‧
  • 也就是中國根本沒有實力幫助台灣,只能一直拉台商幫助他們經濟發展,拖垮台灣及香港而已‧ 要改善台灣經濟、勞工薪資,要從改善投資法令著手,是內政問題要靠自已。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2013 星巴克如何改善獲利 ( Starbucks raises 2013 profit improvement )

Starbucks raises 2013 profit outlook

SAN FRANCISCO (MarketWatch) -- Starbucks (US:sbux) late Thursday raised its fiscal 2013 profit outlook after topping Wall Street's earnings for its fiscal second quarter on the strength of its U.S. business and a decline in coffee futures prices. For the quarter ended March 31, Starbucks said profit rose 26% to $390.4 million, or 51 cents a share. Analysts had expected 48 cents. Revenue rose 11% to $3.6 billion, while same-store sales grew 6%. Operating margins climbed to 15.3% from 13.5%. For its September 2013 fiscal year, Starbucks said it would earn between $2.12 to $2.18 a share. Its old forecast was $2.06 to $2.15 a share. However, Starbucks maintained its outlook for margin improvement, revenue and same-store sales growth. Starbucks shares fell 1.6% to $59.50 in late trade. Ahead of the report, the stock was trading near its five-year high of $62.

舊金山(市場) - 星巴克(SBUX)週四晚超出華爾街的盈利財年第二季度其在美國的業務上的實力和咖啡期貨價格下跌後,上調其2013財年的盈利前景。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第一季度,星巴克表示,利潤增長26%,至390400000美元,或每股51美分。分析師此前預期的48美分。收入增長11%,至36億美元,而同店銷售額增長了6%。經營利潤率從13.5%攀升至15.3%。 2013年9月的財年,星巴克說,它會之間賺取$2.12至$2.18每股。其舊的預測為2.06美元每股2.15美元。然而,星巴克維持其毛利率改善,收入及同店銷售增長的前景。星巴克股價下跌1.6%,至尾盤59.50美元。報告之前,股票是其五年高點62美元附近交投。

STARBUCKS PLANS TO BREW A STRONGER PROFIT IN 2013

NEW YORK (AP) — Starbucks Corp. plans to accelerate growth and brew up a stronger profit in the year ahead, with CEO Howard Schultz noting that customers of all walks of life consider its drinks an "affordable luxury" even in challenging economic times. 紐約(美聯社) - 星巴克計劃,加速增長和釀造了一個更強大的利潤在未來的一年中,公司首席執行官霍華德·舒爾茨指出,各行各業的客戶認為其飲料“買得起的奢侈品”,即使在富有挑戰性的經濟時代。

SBUX profit increase a lot due to their product strategy
The Seattle-based company said Thursday that global revenue at cafes open at least a year rose 6 percent in its fiscal fourth quarter, driven by higher customer traffic. The measure is a key gauge because it strips out the impact of newly opened and closed locations. In the U.S, the figure rose by 7 percent. 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週四表示,在咖啡館打開全球收入每年至少在其財年第四季度上升了6%,帶動更高的客戶流量。這項措施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它剔除了新打開和關閉位置的影響。在中美,這一數字上升了7%。

Citing the strength of its core business and a pipeline of new products — such as improved baked goods and a single-serve brewer that was introduced this fall —Starbucks lifted its dividend and guidance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in September 2013. 援引2013年9月結束的財年,其核心業務的實力和管道的新產品 - 如改善焙烤食品和單發球啤酒,介紹了今年秋天星巴克解除其股息和指導。

In the year ahead, Starbucks said it also plans to open 1,300 net new stores, up from the 1,063 it opened in the just completed year.
Correct promotion made SBUX revenue growth

The $5 latte pioneered by Starbucks has long been a hallmark of financial indulgence for many Americans. But in a conference call with analysts, Schultz said that he wouldn't "define Starbucks as a luxury brand." Instead, he said Starbucks was positioned as an everyday luxury that anyone could afford, giving the company the flexibility to navigate even through a weak economy.

In the latest quarter, for example, the sales spike in the U.S. was partly the result of the company's "treat receipt" promotion, which offers customers in the morning a discount if they bring back their receipt in the afternoon. Executives decided to go ahead with the promotion after noticing traffic trends slowing in the summer.

"We weren't planning on doing it this year, but when we saw that slowing in June and July, we decided to go back to the tried and true," said Troy Alstead, Starbucks'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Although consumer packaged goods remain a relatively a small portion of Starbucks' business, revenue for that segment rose 33 percent to $393 million in the quarter. As Starbucks faces intensifying competition from fast-food chains offering specialty coffees, the company has been expanding into other areas, such as its Evolution fresh juices, Refreshers energy drinks and the purchase of a small chain of San Francisco bakeries earlier this year. The Verismo, a single-serve coffee brewer, began appearing in stores this fall.

In the China Asia Pacific region, where Starbucks is intensifying expansion, the company said sales at cafes open at least a year rose 10 percent. In its struggling Europe region, however, the sales figure fell 1 percent, dragged down by weak results in Germany. The company said the closures of underperforming stores and the licensing of some of its cafes in the region is expected to improve results in coming quarters. 在中國亞太地區,星巴克正在加緊擴張,該公司表示,在咖啡館開張至少一年的銷售增長了10%。然而,在其苦苦掙扎的歐洲地區,銷售數字下降了1%,在德國的疲弱業績拖累。該公司表示,關閉表現欠佳的店鋪,並在該地區的一些網吧許可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的改善結果。

For the period ended Sept. 30, Starbucks earned $359 million, or 46 cents per share. That's up slightly from $358.5 million, or 47 cents per share, a year ago, when a fewer number of outstanding shares boosted the per-share results. The year-ago results also benefited from a gain related to a real estate sale.

Revenue rose 11 percent to $3.36 billion.Analysts expected profit of 45 cents per share on revenue of $3.39 billion.


For fiscal 2013, the company now expects to earn between $2.06 and $2.15 per share. That's up from its previous outlook of $2.04 to $2.14 per share and above the $2.14 analysts expected, according to FactSet. The company also raised its quarterly dividend to 21 cents, an increase of 24 percent.

Shares rose $2.82, or 6.1 percent, to $49.44 in after-market trading. The stock had closed up 72 cents to $46.62 in regular trading.

星巴克火車開店 首登瑞士火車車廂

每天在趕往上班的途中,悠閒地享受一杯氣味香濃的星巴克咖啡是多少通勤族的夢想?如今連鎖咖啡店星巴克14日宣布要在瑞士的一節火車車廂上推出首家咖啡分店,首創星巴克有史以來最小的店面。

星巴克現已成為買房的加值指標之一,由於其對顧客的服務優質,人們在聽到星巴克要進駐自己所處社區時,感受到的往往是生活品質的提升。星巴克在台灣由北到南擴展,其品牌形象顯著,所到之地往往給人地方持續發展的願景。然而店面租金為星巴克拓展門市的最大阻礙,以往星巴克在開店時,只顧著找人潮最多商機無限的好地點而忽略了昂貴的租金,因此發生像在北京國貿一期商圈拓展失敗而關店的案例;於是近幾年星巴克有了新的思維,那便是店面小、型式卻獨特的概念門市,為此星巴克積極地在世界各地擴展。

「概念門市」,指的是獨一無二的店面型態!像是在日本的貨櫃屋門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實驗室」門市,同時由於店面狹小,經營模式就有如麥當勞的「得來速」一樣,不是讓人們駐足逗留於此,而是透過藝術與建築物的結合讓人們好奇這是什麼玩意兒,進一步欣賞、認同而擁有不同於以往的消費體驗,藉由這樣的設計,提供更經濟、便捷,且有利營收的銷售模式。 星巴克此次和瑞士國家鐵路公司(SBB)合作,在日內瓦到聖加倫的雙層火車上,特闢一節車廂開分店。列車外觀有星巴克商標,內部則以木製裝潢為主。

列車上層為內用區,含無座吧、甜點櫃等,下層則為外帶區。星巴克概念設計總監穆勒說,這次火車分店設計須考慮火車會不斷移動、空間有限等不同於以往的經營元素,預定下周四(21日)將開始營運,預估每天將會有2班次列車的乘客,可以享受到星巴克咖啡。此外,SBB也發布聲明,9個月試賣期過後,端看星巴克整體營運的成效,才能評估是否要再另闢其它火車分店。

分析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破2」危機來臨,馬政府將成為表現濫的政府 - 食安恐懼、出口衰退、內需消費不振

國泰金:經濟動能「續微弱」 全年GDP破2危機弱 但恐下修

國泰金(2882-TW)今(5)日公布11月「月GDP與經濟氣候」,經濟動能「續微弱」,成長態勢不變,研究團隊認為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破2」危機性弱,但恐面臨下修。

國泰金指出,亞洲開發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在10月初的經濟展望報告分別將台灣2013年的經濟成長率下修至2.3%及2.2%,與國泰金預期的2.27%相符,由於第3季各項經濟數據的年增率仍顯疲弱,其中企業營業額僅微幅成長0.1%,出口則呈現小幅衰退,與投資相關性高的資本設備進口則大幅衰退約5%,故主計總處在10/31再度下修台灣2013年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概估值至1.58%(遠低於8月時的預測值2.47%及市場預估的2.44%),下修幅度雖超乎預期,但方向與國泰金研判相同。

預估台灣 Q4 GDP 成長率極可能很低, 因為 2012 Q4 GDP 成長率是 3.7% ( 註: 紅色是預估值 )

國泰金表示,經建會於10月28日公布的9月景氣對策信號依舊維持黃藍燈,所幸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持續上揚至103.57,且上揚幅度加大,國泰金認為,美國經濟在走出10月的小挫折後仍會穩健復甦,加上歐元區可望走出衰退及中國的經濟止穩,未來台灣整體經濟成長趨勢仍可望向上,但第4季復甦力道也不會太強,預估較第3季約僅成長1%。

台灣平均出口年增也是亞洲倒數的

根據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團隊依據「台灣月GDP與經濟氣候預測」模型所得到之最新結果,國泰金仍維持上月的研判,認為年底前的經濟氣候可望維持在「朗」的狀態,惟明年第1季可能會稍弱,甚至會再度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陰」,但出現「雨」的機率均低於10%,所以應不致出現負成長。

國泰金表示,也發現雖然11~12月起的經濟氣候為「朗」的機率值最高,但機率值均低於50%,且出現代表景氣低迷「陰」的機率均接近40%,顯示年底前經濟的不確定性仍高。整體來看,該研究團隊仍相信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可維持「2013年『保3』可能性微,『破2』危機性弱」的態勢不變,但面臨下修壓力。

國泰:明年第一季經濟氣候恐轉陰

國泰金 (2882)融集團今日上午發布與台大產學合作完成的11月「金融情勢指數」暨「月GDP與經濟氣候」模型預測報告,認為金融情勢微寬鬆,年底前仍處穩定的「朗」狀態,但國內經濟續微弱,態勢不變,整體來看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可維持「2013年保3可能性微,破2危機性弱」的態勢不變,但面臨下修壓力,明年第一季景氣氣候恐怕由朗轉代表景氣低迷的陰天。



國泰金與台大產學合作團隊認為,台灣年底前的經濟氣候可望維持在「朗」的狀態,惟明年第一季可能會稍弱,甚至會再度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陰」,但出現雨的機率均低於10%,所以應不致出現負成長。雖然11-12月起的經濟氣候為「朗」的機率值最高,但機率值均低於50%,且出現代表景氣低迷「陰」的機率均接近40%,顯示年底前經濟的不確定性仍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