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妳來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預估2023中國整體債務GDP佔比將逼近500% - 中國金融風暴來臨? ( Estimated 2023 China's overall debt GDP ratio will approach 500% - China's financial turmoil is coming? )

2018中國整體債務GDP佔比將逼近400%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根據官網發布的新聞稿,這場會議提到,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日經亞洲評論7月25日報導,中國本週一宣布的新經濟措施(增加流動性並向地方政府提供近2,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資金)象徵著北京當局的執政優先順序從削減債務轉向應對美中貿易戰。

中國人民銀行(PBOC)7月23日宣布開展史上最大單次操作規模的5,020億元(相當於739億美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某券商經濟學家指出,人行藉由直接干預債市以期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英國金融時報(FT)知名專欄作家Martin Wolf 7月25日指出,現在是阻止中國債務激增的時候了。Wolf說,做出必要的改變是困難的、特別是在貿易戰剛開打的當下,習近平主席若真的擁有無限權力、那他最該做的就是這件事。Wolf過去曾說過,明斯基(Minsky)金融動盪理論指的就是企業金融,美國1930年代以及日本1990年代主要也都是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所引起。所謂的「明斯基時刻」指的是信用擴張竭盡後資產價格隨之崩盤。

2004年初至2008年末期間,中國總債務GDP佔比持穩於170-180%之間。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中國隨後提出可能是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投資GDP佔比預估高達12.5%。根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IF)的統計,中國總債務GDP佔比從2008年第4季的171%升至2018年第1季的299%。Wolf指出,未來10年內中國總債務GDP佔比若突破400%,屆時連中央政府、人民銀行都可能無法力挽狂瀾。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7月24日公布,2018年上半年共查處外匯違規案件1,354件,罰沒款3.45億元人民幣,年增率分別為19.7%、59.5%。外管局說,接下來將嚴厲打擊虛假、欺騙性交易和非法套利等資金「脫實向虛」行為,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非法外匯交易平台等違法違規活動,保持健康良性的外匯市場秩序,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中國外管局曾在2016年12月與公安部開展打擊地下錢莊專項行動,並通過追查錢莊背後的外匯違規行為,破獲多起非法買賣外匯、利用虛假單證虛構外匯交易騙購匯、逃匯等案件。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7月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121兆美元、較2017年末下降278億美元,主要受匯率折算、資產價格變動等非交易因素影響。她說,6月25日以來市場波動有所增加,但從每天的個人結售匯以及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流動等部分渠道的數據看、還沒有達到2015年和2016年資金流出壓力較高的時期。

英國央行(BOE)上個月透過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債務、金融脆弱性依舊處於偏高水位,過去數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主要是依靠擴大舉債來支撐。這份報告指出,過去5年來中國民間非金融債務GDP佔比累計增加40個百分點;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顯示,快速信貸擴張後通常會爆發金融危機。

Navellier & Associates投資經理Ivan Martchev去年2月在MarketWatch發表專文指出,若將影子銀行體系的數據納入計算,中國整體債務GDP佔比已逼近400%、遠高於2000年的近100%。他說,經濟增長趨緩的同時信貸仍持續快速竄高符合信貸泡沫破裂的標準定義。

中國影子銀行崩潰將致全球風險 影響遠超金融危機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已達3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超過2012年GDP的50%。專家稱,過度膨脹的影子銀行帶來的風險日益凸顯。

China debt increased more than US, Japan from 2008 ~ 2013
直到上個月辭職,債信評級公司惠譽( Fitch )前駐華高級分析師朱夏蓮在過去八年來,一直警告中國債務泡沫行將崩潰。隨著最近幾週中國工商銀行銷售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瀕臨違約,朱夏蓮的警告顯示了它特別的份量。

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 遠超西方金融危機

英國《電訊報》1日報導說,出生和成長於美國的朱夏蓮畢業於耶魯大學。她宣告中國已經開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遠遠超過六年前震撼西方市場的金融危機。在中國,即使是最大的銀行都不喜歡公開資料。雖然在這麼一個環境下,朱夏蓮自從2009年就開始警告中國借貸快速擴張,新增信貸15萬億美元,推動了史無前例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造熱潮。

去年惠譽成為三大評級機構當中,14年來第一個下調中國主權債務評級的機構,它主要就是依據朱夏蓮的分析。

五年前就警告影子銀行問題

《電訊報》指出,如果說朱夏蓮的多年的警告不同尋常,但還是遠遠低估了她在中國銀行系統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朱夏蓮在五年前就解釋了中國影子銀行行業的建立,它今天的貸款等同於中國整個主流金融系統的數量。朱夏蓮已加入受人尊敬的獨立研究公司「自主研究」( Autonomous),擔任亞洲區
研究主管。她對《電訊報》表示,她仍然堅定的認為,中國銀行的崩潰不是機會很小,而是必然的。

她說:「銀行業在五年內已經貸出14萬億到15萬億美元。中國不發生大規模問題是不可能的。」

China local govt Deficits issue became very serious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信託」、「理財產品」和外匯借貸,它們允許債務擴張,即使當局試圖箝制大銀行的主流借貸。隨著最近幾週中國工商銀行試圖撇清對其銷售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的違約責任,朱夏蓮的警告具有別的份量。這個產品瀕臨違約促使外界擔憂這可能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這家具有85年歷史的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在2008年的美國次級按揭風暴中嚴重虧損,瀕臨破產而被收購。

官方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是孿生兄弟

在這次事件中,中國工商銀行信託產品得以避免違約,但是朱夏蓮仍然清楚表示,官方銀行系統和孿生兄弟影子銀行之間的聯繫仍然是一個威脅。
「在許多這樣的影子產品當中,銀行常常在幕後捲入。」朱夏蓮說。「這是為甚麼我總是駁斥中國經濟學家和學者們常常推動的一個說法,即影子銀行領域和正式銀行領域是分開的,因此如果影子銀行分崩離析,也沒有關係。」「我就是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在正式銀行領域和影子銀行領域之間有這麼多的內部聯繫。中國工商銀行的這個產品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泡沫破裂之後的經濟是最大擔憂

朱夏蓮表示,絕對有理由擔憂,中國已經形成一個真正的房地產泡沫。這個泡沫的破裂可能留下一個非常不同的中國。而危機後的經濟是朱夏蓮最大的擔憂。朱夏蓮擔憂中國可能難以適應一個增長放緩的步伐。「沒有一個發達市場和一個非常強大的社會安全網絡。如果我們陷入一個金融系統有嚴重問題的情況,較大的可能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GDP增長比現在放緩許多。」

中國銀行可能觸發全球衰退

《電訊報》報導說,除了造成中國經濟衰退,影子銀行不斷增長的問題還可能蔓延到國際,造成一個更廣泛的金融危機。朱夏蓮說快速的外匯借貸擴張意味著中國金融系統的一個危機正在變成國際銀行一個更大的風險。她說:「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金融局勢迄今穩定的一個原因是,它對外國資金的依賴非常非常少。」 「隨著這個情況改變,外國投資者態度的波動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也隨之增加。」



她表示,在西方金融危機之後,影子銀行幫助驅動中國信貸擴張。但是,越來越大的擔憂是,中國人的外國借款增長,特別是美元借款,在製造一個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大的風險積累。由國際清算銀行十月份發佈的數字顯示,截至2013年3月,中國的外匯貸款以及中國公司的跨境借款,已經達到8,800億美元,比2009年上升2,700億美元。

分析師說,這個數字現在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並將繼續增長。隨著美元升值,中國金融系統出現危險弱點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無疑,外匯借款在增加,並且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速增長,並且它只會繼續。目前來說,跟金融系統龐大的規模相比它只是一小部份,但是來自海外的資金數量在不斷增加。」「你看看國際清算銀行和香港銀行涉入中國業務的數量……你將看到一些外國機構涉入中國業務的規模很大。」瑞銀高級獨立經濟學家喬治•麥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中國銀行系統類似於80年代金融崩潰之前的日本

第一張骨牌將倒 中國金融系統到全面崩潰邊緣
China total debt is over 200% of GDP?

中國金融危機已實質性爆發,中共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也難以抑制錢荒的狀態,實際上這是中共以濫發貨幣營造的金融騙局。中國的金融問題是系統性的,某個方面的風險爆發都會成為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將導致全面的崩潰。

中共央行猛放水也枉然

在2013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中共國務院參事夏斌表示,當前的中國已經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現象。有些中共地方政府早就資不抵債,是增加了貸款在維持著。所以現在只是危機沒有引爆,壞賬沒有暴露,是在靠多發貨幣在掩蓋。

中國現有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在2013年末已超過110萬億元,看似如此多的貨幣卻在大陸金融系統「錢荒」對比下,顯示出尷尬的處境,一邊是用天量來形容的貨幣投放,一邊銀行業高喊著的「錢荒」,拆借利率飆升不斷向各領域傳導,成為現下大陸金融系統真實的寫照。

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仍發債 利率創新高

與此同時,部份城市已是債台高築。南京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西寧與蘭州兩地,去年城投債餘額規模與財政收入比已超過300%,伊春、南寧、湖州、南京四市上述比例均超過100%,鎮江、合肥也超過90%。就總量數據來看,江蘇城投類國有企業未到期債券餘額超過4000億元,遠高於其他省份,其中321億元將於2014年內到期。

地方政府主要還款來源之一是土地出讓經營收益,通俗講,即靠賣地還錢。平台類企業從銀行獲取的貸款,也往往以土地作為擔保抵押。但依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賣地還錢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債務償還存在變數。2013年的最後一天,中共發改委發出消息稱允許地方融資平台以舉借新債的方式償還舊債,這為地方政府又開了一個後門,使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並使用高利率繼續發債。

分析
  • 2015 對海外發行之債卷金額創新高,意味中國金融危機來臨前兆。撒 RMB,用人民幣印鈔助非洲及做一帶一路再由國企接案,用國企接案加撒 RMB都會進GDP,印人民幣創造GDP,結果是China 通膨 ,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達到了173.99萬億元。按照當月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1:6.288)折算,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M2)為27.67萬億美元!同期美國加歐洲總貨幣供應量M2 為13.92萬億美元 + 13.74萬億美元 = 27.66萬億美元,意味中國央行是世界最強超級印鈔機。
  • 撒 RMB,用人民幣印鈔助非洲及做一帶一路再由國企接案,外國收到RMB馬上換美元(這是壓力),2018 加上【國企併私企】恐懼及中美貿易戰外資撤資影響,所以人民幣壓力超級大。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全球供應鏈會瞬間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所有原物料價格頓時崩盤,許多全球供應鏈大廠極可能面臨危機,全球經濟成長必然衰退;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上證A股最後防線 2800 破了,地方債倒避風暴跟著來時,香港經濟、股市將遭到最大傷害,香港親中政權是否也倒台?
  • 台灣經濟、股市也將遭到大幅傷害,許多投資中國債卷也面臨考驗,大幅虧損是難免;
  • 一帶一路將更出現窘境,問題是2022 ~ 2025 若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後,全球資源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的窘境,嚴重程度可能超過雷曼倒閉時
  • 觀察指標是上海上證A股、FXI、中國到期債償還能力、大陸房市、中國各銀行及影子金融機構的未償還債務,也可以含BDI指數來觀察,該避開大幅依賴大陸市場、庫存很高、借貸比率很重的公司,也要注意大陸及香港房地主力觀察包括香港李嘉誠的動作;若上海上證A股量支撐在第三季末之前都能守住,表示中國到期債轉為長債成功,風險移至明年,那今年全球仍是有許多機會,只是新興市場與美股不同。
  • 投資大陸台灣房地產,僅能集中於捷運地鐵、人潮流量區域,其他應該避開。
  • 這次中國央行QE印鈔4兆人民幣,預估中國央行至 2025 還會兩次 QE,將來共印鈔約6~8兆人民幣。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PC 市場5年後重新成長! 台灣產業應加速提升! ( PC market growth again, What do Taiwan Industrial need to do? )

PC 市場暌違 6 年終成長!Acer 出貨逆轉 ASUS

據調研機構 Gartner 新發表的報告,今年第二季的全球個人電腦(PC)市場暌違 6 年、首度迎來季度年成長,幅度並來到 1.4%,包括美國、亞太等主要市場亦有成長表現。不過 Gartner 仍指出,成長的主因是受到商用市場成長所致、才抵銷了一般消費市場的衰退,暗示 PC 市場的狀況仍算不上回溫。

Gartner 並預估,PC 在商業市場的興盛,其實與企業升級並採購 Windows 10 裝置有關。但此動能預計會在兩年內因各企業的 Windows 10 裝置部署完畢而衰減。

至於各別廠商的表現,則以聯想(Lenovo)的 1,360 萬出貨最佳,第二至第五,則依序為惠普(HP)、戴爾(Dell)、蘋果(Apple),以及 Acer 宏碁。若以市佔率來看,前述的 5 大 PC 廠商,出貨市佔則依序是 21.9%、21.9%、16.8%、7.1%、6.4%。其中,聯想與惠普的出貨市佔之所以相同,是因前者僅以 1,360 萬出貨,微幅領先惠普的 1,358 萬台。

特別的是,同樣據 Gartner 發表的報告,2017 年第二季時,ASUS 華碩仍以 403.6 萬出貨,領先排名第六的 Acer 宏碁,但一年後宏碁除追過華碩,華碩亦沒有出現在 Gartner 發佈的排名上、被併入「Others」,但推測應仍維持第六大廠的位置。Gartner 並稱,所有排名前五的 PC 廠商,皆在 2018 年第二季實現出貨成長。

The PC market is finally picking up again, and HP is the big winner

The PC market isn't bleeding out on a gurney after all. IDC said on Tuesday that global shipments of PCs increas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an annualized basis since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2. It noted the PC shipments increased 0.6 percent year over year during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7.

The research firm admitted the bump is "arguably flat" but it actually came as a bit of a surprise. In fact, earlier models suggested that the PC market was going to continue its downward spiral with a decline of 1.8 percent during the quarter.

"Tight supplies of key components such as NAND and DRAM are affecting inventory dynamics and led a number of vendors to boost shipments to lock in supply ahead of further cost increases," IDC explained. "In addition, the market continued along a path of stabilization that began in the latter half of last year, especially as more commercial projects moved out of pilot mode and began shipments in earnest."

HP came out on top during the quarter, grabbing the market share crown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Q1
2013 with 13.1 million shipments. Lenovo, Dell, Apple and Acer filled out the top five vendors by
shipments during the quarter, with Dell noting 6.2 percent growth and Apple seeing 4.1 percent growth during the quarter.


IDC said the notebook market declin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s weak in Asia Pacific (outside of Japan where an emerging PC refreshment cycle was noticed). The company said notebook shipments helped stabilize the PC market in EMEA.

The PC market isn't as lively as it once was, though.

"The traditional PC market has been through a tough phase, with competition from tablets and smartphones as well as lengthening lifecycles pushing PC shipments down roughly 30% from a peak in 2011," said Jay Chou, research manager, IDC PCD Tracker.

phablet will domanate the total smartphone market from 2019 to 2027

This graphic shows a worldwide forecast for the market share of "phablets" in 2017, 2018, 2020 and 2022. The source estimates that smartphones with screens larger than 5 inches would take up more than half of the smartphone market in 2018, and nearly three quarters of the market in five years.

Big-screen smartphones known as phablets (short for phone-tablets) are expected to outsell regular-sized smartphones by 2019, research firm IDC said Wednesday. Shipments of phablets will "far outpace" the total smartphone market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IDC said in a news release. Phablets have screen sizes of 5.5 inches to 7 inches.

Phablet shipments are seen climbing from 611 million units in 2017 to 1 billion units in 2021, representing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18.1%. During the same period, normal smartphones, those with displays under 5.5 inches, will decline 7.4%, IDC said.

IDC forecasts the total smartphone market will grow at a compound annual rate of 3% over the five-year period. Popular phablets today include Samsung's Galaxy Note 8, which has 6.3-inch display, and Apple's (AAPL) iPhone X, which has a 5.8-inch display.

Apple reportedly is planning an all-phablet lineup for fall 2018. It is working on new iPhone models with display sizes of 5.8, 6.1 and 6.5 inches, according to KGI Securities analyst Ming-Chi Kuo.

從 PC、Smartphone 使用者習慣看 ( from this web )

使用者還是需要 PC 做事、Game及Internet,Smartphone 主要是 Message、電話、SMS、Game及Internet,PC 需要增加其他應用例如 Home IOT server、other management,才能搶部分使用者增加 PC 使用時間。

智慧型手機平台主要贏家 Android,次要贏家 iOS 主控手機市場,將持續影響使用者之使用習慣,這趨勢使得 PC 市場持續衰退或緩慢成長,PC時代完全結束了嗎?應該沒有,若PC 增加其他應用例如 Home IOT server、other management、AI personal service for Smartphone,PC 就不能沒有.

而 Windows 把持 PC 市場使用者習慣也將持續減少,所以 Microsoft 策略應該有誤,Microsoft 策略應該是將PC 市場轉成PC 結合Phablet市場或PC 結合個人AI server市場,才能維持Windows 使用者習慣之人數,否則,還是有危機,因為使用者習慣改變了。Microsoft 平板都太厚太重,以致很難讓使用者習慣用Microsoft 平板。

分析
  • 台灣整個產業結構與 PC及NB 關係很大,整個上市公司營業額電子業占68.9%,台灣PC及NB 需加速 ARM based PC、Tablet型NB、Phablet 型NB研發,同時大幅 cost-down,才能應付這轉變;NB、Phablet  型NB必須降價至 9 inch tablet 的 1.2倍及1.5倍,才不至於被 Phablet 占有所有市場。
  • 再來與Mcriosoft 合作,將PC 市場轉成PC 結合Phablet市場或PC 結合個人AI server市場,才能維持Windows 使用者習慣之人數,否則,還是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