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妳來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更突顯馬政府欺騙苛待勞工,為什麼?

富人稅爆移民潮?

台灣稅制分配根本不公平,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 更突顯高收
入勞工繳的稅率是45%, 勞工整體繳的綜所稅占稅收24.5%, 而政府歲
出給勞工之勞保及就業補助卻低於3.08%, 苛待台灣勞工之政府
財政部公布財政健全方案,將修正綜合所得稅稅率結構,新增年綜合所得淨額超過1000萬元者,所得稅率45%,也就是俗稱的富人稅,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強烈批評是「懲罰台灣人」,恐將逼富豪出走,掀起移民潮;財政部長張盛和今(26)日則直言,「賺1100萬多繳5萬元就要移民?這個言過其實啦」,相信他們不會走。

財政健全方案具體內容引來各界高度關注,財政部長張盛和在24日下午親自召開記者會,正式對外公布,他強調,稅制調整只是五大財源籌措項目之一,針對稅制調整方案分成短期及中長期兩大部分;張盛和同時提出「回饋稅」(feedback tax)的構想,新增年所得淨額超過1000萬元者,綜合所得稅率45%,統計約有9500人,要多繳5%的綜合所得稅,讓少數行業或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使多數人受益。

財政部將開徵富人稅,連日來引發討論,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強烈砲轟,認為「懲罰台灣人」,恐將逼富豪出走,他強調,這樣做反彈會很大,財政部長應該要下台,本周將邀集六大工商團體討論,表達企業界的不滿。

張盛和今(26)日接受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周玉蔻針對賴正鎰的反彈提出詢問,張盛和表示,相信是言過其實,他們在台灣可以賺那麼多錢,現在那個地方可以讓他們賺這麼多?相信他們不會走,賺這麼多錢,回饋一點,賺1100萬元多繳5萬元就要移民?言過其實啦。

張盛和說,富人稅是國際趨勢,以日本為例,2015年起,年所得超過4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200萬元)部分,新增稅率45%;法國2012年起,年所得超過15萬歐元(約新台幣615萬元)的高所得者,新增稅率45%。

美國2014年年所得超過406750美元(約新台幣1220萬5500元)之單身申報者,年所得超過457600美元(約新台幣1372萬8000元)之合併申報者,最高級距稅率由35%調高至39.6%。

他表示,修正綜合所得稅稅率結構,讓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以日本來說,高所得者多課2%的稅,美國也有同樣的情況,台灣目前最高稅率為40%,將新增年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者,綜合所得稅稅率45%,讓高所得者多繳5%的稅。


  台灣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為縮短人民貧富差距,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只要立法院支持,不排除開徵富人稅,如奢侈稅、豪宅稅,並先追討欠稅金額很大,又招搖過市的大戶。有民眾認為,此舉對於縮小貧富差距多少有幫助,至少能平復窮人心理。但也有人表示,開徵富人稅僅能治標不能治本,效果不顯著。

吳敦義表示,目前台灣雖沒有「富人稅」的稅目,但對於高所得、高消費以及擁有高度財產者,已課有較重的稅,但為了縮小貧富差距,稅制可再作討論。目前稅法中與富人稅最類似的稅目,例如土地增值稅就是資本利得稅,地價稅也是富人稅的觀念。財政部官員指出,「奢侈稅」的稅收,第一階段鎖定豪宅、高價汽車、重型機車、私人飛機及遊艇等五項;其中,豪宅課稅納入房屋稅及地價稅討論,重型機車先排除,剩下高價汽車、私人飛機及遊艇三項,若決定開徵奢侈稅,可能加重貨物稅。

財政部長李述德則認為,租稅制度的改變並不能縮小貧富差距,且富人稅或奢侈稅必須有適當內容後於適當時機提出,台灣民眾應明白,開徵富人稅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賦稅改革必須逐步前進。另外,李述德也表示,貧富差距過大,是因為低所得者的收入太低,政府因應的決策應是增加人民就業率,鼓勵民眾投資並增加企業的收入,來提高勞動者的薪資所得,不足的部分再透過租稅辦法來處理。

筆者認為,富人稅的定義很難制定,何種標準稱為富人?高收入者就稱為富人?但現今許多高收入者所申報的收入並不屬實,在一般課稅上,都鑽取法律漏洞逃稅,那麼即使日後開徵富人稅,也無法根據收入高低來開徵富人稅。也許富人稅可先從高價值的貨物稅開徵,例如名車、精品、珠寶等。

有人認為,開徵富人稅雖然無法減少低收入者的增加,但至少能平復民眾的心理。筆者認為,民眾應理性思考開徵富人稅的實用性以及長遠性,並不是只為了讓富人能被課較高稅而立此稅目。民眾須思考的是尋求貧富差距問題的真正解決之道, 而不是僅滿足一時心理的不平而已。

2013 台灣經濟仍是嚴峻 - 失業率4.25% 創今年新高,實質薪資倒退16年,政府支出給勞工補助也是全世界最少!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今年1至6月平均薪資為4萬8,651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61%,如果再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上漲1.31%,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7,557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為近4年來最低,倒退回16年前的水準。

主計總處今(22)日發布6月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6月經常性薪資為3萬7,708元,年增率0.78%;平均薪資為4萬2,934元,年增率0.21%。累計1至6月平均經常性薪資為3萬7,60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68%;1至6月平均薪資為4萬8,651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61%,主要是年初廠商減少發放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所致。
引用: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如果你可以擁有一間公司,
你想要鴻海還是蘋果?

主計總公布7月失業人數48.7萬人,較6月增加1.4萬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增加1萬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與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增加3000人與2000人,因工作場所歇業或緊縮失業者減少1000人。

主計總處公布7月失業率4.25%,創今年以來最高,主要受到畢業生求職影響,其中20到24歲年輕人失業率超過14%,是各年齡層之冠。

  • 主因
    • 台灣投資率不足、產業升級緩慢是真正影響實質薪資倒退主因
    • 投資環境不夠優、產業升級緩慢、產業外移嚴重是另一主因;
    • 政府大部份資源及政府支出 83% 都給了政府體系相關人員之經常性支出,每年政府支出只有 3.08%用在勞保及就業補助且逐年減少,政府支出於鼓勵企業投資部分更低,形同勞工只是政府繳稅工具而已,而中小企業老闆都屬於勞保,更讓許多勞工不再支持政府;
    • 台灣不僅全世界政府支出分配給勞工最少之國家,還變相利用『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用勞保基金支出勞工社會福利,5年來造成勞保基金流失幾千億,馬政府為什麼要這樣迫害勞保基金呢?
    • 台灣經濟是否恢復 - 須以失業率、薪資成長率為主要觀察指標;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