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妳來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如何讓富人投資台灣 ( How to make rich people invest and live in Taiwan? )

全球富豪逃稅達21兆美元
Singapore has lowest Tax system, more incentive for investors

根據一項研究,到二○一○年底,全球超級有錢的菁英至少藏匿廿一兆美元(新台幣六百卅兆元)在祕密的避稅天堂,此一金額相當於美國和日本兩國的經濟規模總和。

     這篇名為《境外再訪的代價》(The Price of Offshore Revisited)研究報告,係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前首席經濟學家亨利(James Henry)接受「租稅正義網路」組織委託所撰寫。

     亨利表示,廿一兆美元是保守估計,真正的金額可能高達卅二兆美元。他使用的數據,來自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各國政府,而他的研究只計算存在銀行和投資帳戶的財富,不含其他資產,比如房地產和遊艇。

     近年來,民眾和政府愈來愈關切有錢人避稅和逃稅問題。一些政府包括德國,甚至花錢購買涉嫌逃稅的公民資料。

     亨利估計,自一九七○年代開始到二○一○年,一百卅九個開發中國家的超級有錢公民已經累積了七.三兆至九.三兆美元「未登錄的境外財富」,私人財富留在境外代表「世界經濟的一個大黑洞」。

稅制不公! 年賺17兆卻免繳稅?
Belgium, why Belgium tax lower than Greek
much but its debt situation is much better than Greek;

為什麼,台灣會落入「政府窮、人民窮、富人富」的困境?為什麼炒房炒股新增的17兆財富,幾乎不需繳稅?台灣出了什麼問題?

05年時,前財政部長林全為了點出富人避稅的真相,公布03年全國前40名高所得者,所得稅的實質稅負。當時的數據, 40人中,15人實際稅率在1%以下,其中8人則一毛錢都沒繳,僅有6人繳納所得稅最高級距稅率。

該課的課不到 政府窮、國債高

2010年,台灣政府預算佔GDP的18.9%,是全球第6低。政府預算更年年大於稅收,只能舉債編列,如今高達5.26兆台幣的國債。台灣租稅負擔率不斷探底。但租稅不公,一再引爆民怨。「有錢人」繳的稅太少、避稅管道太多。稅負重擔,相對落在中產、受薪階級頭上。

稅制破網1:富人所得愈高 稅率愈低

攤開財政部公布的去年度所得稅資料,最高級距(年所得1千萬元以上)的8050戶,僅佔所有納稅總戶數的0.14%,卻繳納了所得稅總額的30%。但背後的真相是,絕大多數的富人,根本不在這誠實納稅的8050戶當中。因為他們的所得,都轉換為不必報稅、不會課稅的形式持有。他們的所得,幾乎全不在會被課稅的「分母」裡面,根本不必報稅。

稅制破網2:富人財富隱形 享盡低稅特權
Hong Kong Tax level is much lower, H.K. debt is also much lower

根據美林全球財富管理長期進行的「全球年度財富報告」調查,在台灣,共有9.6萬戶富裕人士。他們的資產在4年內成長了30%,達10兆台幣,相當於全台1/10的財富。

但這些私人銀行的客戶,究竟繳了多少稅?一位外商金融業高階主管,對《天下雜誌》揭露了驚人的數字:「根據我們內部統計,私人銀行客戶每年所繳的稅,平均在年收入的8%到10%之間。」這個數字,遠遠低於綜所稅最高級距40%,和最低稅負制20%的個人稅率。

稅制破網3:炒房炒股 稅超低

股市大戶出售股票獲利,過去無須繳稅。即使明年1月1日起,證所稅雙軌制上路,被財經學者簡錫堦形容為「毀容」,早已偏離「量能課稅」原則的證所稅,仍在「按指數課稅」的荒謬原則下,極可能先「緩徵」2年。
Bermuda 是免稅天堂

而在房地產交易上,土地增值稅長期以來偏離實價的問題,更讓「炒房」的收益與稅負,明顯不成比例。「帝寶每坪成交價,飆破270萬元!」出現在今年4月的各報版面上。房仲指出,該戶共164坪,賣方是知名投資客,於2010年底購入該戶,購入價格約每坪220萬元。如果交易資訊正確,2年內一轉手,這名投資客就賺了8200萬元。

但根據台北市地政處資料,這筆獲利8200萬的房地產交易,所需繳納的土地增值稅,僅有305萬,實質稅率3.71%。即使再加上契稅等費用,仍不到400萬,比所得稅最低級距的5%稅率還要低。

少數例外,戴勝益年繳4,700萬所得稅

稅制漏洞下,高所得者避稅手段多,但並非每個台灣企業家、富人都避稅。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就是誠實納稅的企業家代表之一。今年5月,戴勝益報稅,一共繳納了4,700餘萬的綜合所得稅。沒有領取任何董監酬勞的他,所有稅負,都來自王品集團持股,1.1億元左右的股利所得。

戴勝益更自1998年起,就在王品集團的「憲法」中規定:「不避稅,連合法節稅亦不做。」若員工逃稅、避稅,立即開除。因為他相信,「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一書作者在與全球富翁的接觸中,得出了他們與普通人的差別就在於看待事物的不同。為了撰寫《富人是如何思考的》一書,史蒂夫·西博爾德花了將近30年去拜訪全球的億萬富翁們,並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中去發現這些富人與常人的區別。

也正是在與這些富可敵國的成功人士們面對面交流中,史蒂夫相信,決定普通人與富人之間的距離並不是身世、機遇,而是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思想的不同。真可謂,思想有多遠,差距就有多遠啊。

1.關於萬惡之首

普通人:金錢;  富人:貧困

「普通人就像是被洗腦了一樣,總是一廂情願地相信富人之所以會富只是因為他們走了狗屎運,或者說他們的錢都來路不正。」史蒂夫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害怕變富的原因,他們覺得金錢讓他們變得骯髒,成為他人眼中釘。「但是在富人眼中,金錢確實不能與幸福劃等號,但它卻能讓你生活得更容易,也能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2.關於自私

普通人:惡習;  富人:美德

「富人們總會出席各種的娛樂活動,讓自己活得開開心心的。事實上,他們不會裝著像是要靠一己之力去拯救這個世界一樣。」問題在於,中產階級的人們卻將適當的娛樂看做罪過,並且認為消費只會讓自己一直處於貧窮狀態裡。「如果你對自己都很吝嗇,你又如何能有一顆他人的心?你無法給人你沒有的東西。」

3.關於心態

普通人:盼中獎;  富人:重行動

「就在一群人盼著自己精心選擇的數字出現在中大獎的彩票上面的時候,另外一小部分人卻用這些時間花在解決攔在自己通往財富道路上的障礙。史蒂夫表示,中產階級總是將希望放在上帝、政府、老闆甚至他們的伴侶身上。

4.關於教育

普通人:常規;  富人:專長

「事實上,很多世界知名的富人都只接受了很少的常規大學教育,但在自己業務方面卻獲得了比一些教授都要精通的知識和技能。」而反觀普通人,「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那一紙文憑,他們相信研究生或博士生頭銜就是他們打開財富大門的敲門磚,因為越高的文憑意味著他們擁有更多的見識。然而,不幸的是,財富對你的文憑卻不感興趣。」

5.關於日子

普通人:回味昨天的幸福;  富人:只關註明天

「那些通過努力獲得億萬身家的人,總是將自己的夢想、目標和創意注入到未知的明天裡。而其他人呢,卻總是喜歡時不時地把過去的成就拿出來回味,而不是從曾經的失敗和挫折中學習。」

6.關於滿足

普通人:小富即安;  富人:多多益善

「富人即使獲得了再多的金錢,卻總是會居安思危,可普通人更多時候只要認為自己可以擁有一個稱得上舒服的退休生活後便會懈怠。」「換句話說,」史蒂夫解釋道:「在富人眼中,金錢無外乎就是鈔票和硬幣之分,不會賦予他保障自己退休生活的重任。相反,金錢只是他們提供機遇和得到幫助的工具而已。」

7.關於工作

普通人:為掙錢;  富人:為興趣

在普通人眼裡,富人似乎總在為了掙錢而忙碌,但史蒂夫卻在與富人打交道中發現,他們並非為錢而忙碌著,而是實實在在地為自己真心喜愛的東西付出自己的激情,再然後,才是想辦法讓它成為一個找錢工具。可在普通人眼中,工作只是自己養家餬口的工具,因此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工作,只要薪酬足夠,他們仍會為它付出自己的青春。

8.關於目標
Warren Buffett

普通人:要求較低;   富人:不斷追求

「心靈學家或者其他一些精神健康方面的專家通常會建議人們為自己的生活設立較低的人生目標,這樣他們才不會陷入失望中而不可自拔。」「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在沒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情況下卻擁有大量的財富。」

9.關於生財

普通人:錢生錢;   富人:用他人的錢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相信一個「常識」,那就是投資與收益成正比。但史蒂夫卻在這些富人的教誨中更正了它,「他們從不害怕將自己的未來建立在他人的口袋中。」
「富人知道個人的力量始終是微不足道的,而風險也只會由自己來承擔。他們更喜歡做出精細的方案後,讓一群人來共同承擔這個風險。」

10.關於孩子

普通人:教他們生存;  富人:教他們生活

所有的富人都會從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什麼叫擁有和失去。「這並不是如一些電視劇裡那樣一群富爸爸指著窗子外面的窮人告訴自己的兒子,他們就叫貧窮。真正的富人是讓自己的孩子懂得真正的世界、真正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懂得競爭的同時,懂得生活。而平常老百姓更多的是教自己的兒子要努力生存,讓他們學會努力爭取,卻往往忘了告訴他們,他們未來要面對的遠非學校和家庭裡的環境。」

11.關於書籍

普通人:娛樂;  富人:教育

雖然富人都不怎麼重視常規的學校教育,但他們仍然傾向於在離開學校後獲得知識的力量。「當你穿過一個富人的家裡的時候,裡面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就是一個裝滿書的大大書架,而他們通常就靠那裡面的書籍來變得更加成功。」
「而對於中產階級的人而言,擺脫了枯燥的教科書後,他們多沉溺於小說、文摘和一些娛樂週刊裡面。」

12.關於風險

普通人:極力避免;  富人:適時適度

「槓桿作用是富人們最愛的口號之一。幾乎每個投資者都會在某個時期虧損,但富人知道何時應該堅持、何時應該放棄,而當他們堅持的時候,他們一定確信自己掙到的會更多。」

13.關於家庭

普通人:財富家庭不可兼得;  富人:完美兼顧

史蒂夫堅信,關於財富通常需要犧牲家庭的說法只是一種「借口」。「富人總是知道,你可以擁有任何東西,只要你能做到迎接任何挑戰的準備。記住,家庭永遠是你最為有力的支持者,他們不會阻礙你變成富人。」

分析
  • 為什麼台灣會落入「政府窮、人民窮、富人富」的困境,主因仍在於台灣是資本主義國家,富人喜歡投資、喜歡行動與實踐,而窮人大都安於現況,在台灣投資率這麼低的環境,營所稅(17%)加上盈餘保留扣稅(10%)之無競爭力稅制下,怎可能靠薪資與國家錢能富有?只要投資率不能上升,民間薪資很難漲,政府又該如何鼓勵富人投資呢?
  • 致於,政府窮的主因是公務員養太多、95退休俸制度,造成政府總債務至5.8兆馬政府已經達到極限一年近2兆支出,8成3以上是經常性支出,世界級之政府支出,當政府每年花費於經常性支出大於上市公司總獲利時,其實是非常嚴重警訊,也就是說政府支出如無法鼓勵富人投資,政府會越來越窮,因為政府每年經常性支出將因逐年增加之公務員數量而大增,政府總債務會加速惡化,會更無資源鼓勵投資,進入希臘化階段,導致全民負債增加,人民更窮。
  • 2010年,台灣政府預算佔GDP的18.9%,是全球第6低。為什麼民間投資率也是全球次低水準?我個人分析之結果是 一‧ 台灣產業結構仍屬代工型獲利少無法繳較多之稅、二‧ 亞洲、大陸、新加坡、香港陸續推出優惠投資之方案,產生區域性投資環境競爭,而台灣投資環境輸給大陸、新加坡,投資減少經濟衰退稅收自然減少;只有鼓勵富人投資養員工才能增加營所稅、貨物稅、綜所稅、營業稅,其他稅收在亞洲區域性投資環境競爭中是抽不到的,只會讓經濟衰退擴大稅收反而減少。
  • 其實鼓勵富人投資開公司養員工可由房屋稅減免、遺產稅減免著手,讓台灣 27.1兆存款總額會產生約2.71兆遺產稅每年拿出 10% 約 2710億出來投資,創造工作機會且節稅,這樣至少可以創造 25 萬新工作機會,失業率就可以降至 2.2%。
  • 到二○一○年底,全球超級有錢的菁英至少藏匿廿一兆美元(新台幣六百卅兆元)在祕密的避稅天堂,意味政府努力方向應該是如何讓全球超級有錢的菁英來台灣投資創業節稅,這樣產生之營所稅、貨物稅、綜所稅、營業稅等稅收將大幅增加,而不是養一堆公務員來增加政府負債,政府才會富有。
  • 一般大部份學者認為『稅制不公』大都來至於個人稅收與政府稅收觀點,但那是共產主義及福利國家之想法,因為大部份稅改團體之學者來自於公教團體,而且未考慮到政府稅收分配給勞工之公平福利做法,時常把政府稅收看成公務員福利,造成許多勞工退休福利低落之『稅收分配不公』,不僅危害勞工更抑制民間投資。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