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妳來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伊朗核戰略將改變整個中東局勢 ( War Trend )

Nuclear program of Iran
Image via Wikipedia

歐盟制裁伊朗原油 伊再次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歐盟宣布對伊朗石油和石化產品實施禁運,并對伊朗央行實施新限制,伊朗恐還擊,再次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據新華社1月24日報導,歐洲聯盟成員國外交部長23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決定,不再進口伊朗原油及石油產品,同時針對伊朗中央銀行等機構出臺一攬子經濟制裁方案。作為回應,伊朗再次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另外,一名伊朗官員呼吁政府立即停止對歐盟的原油出口。

制裁留缺口

持續數周艱難談判后,歐盟27個成員在當天早間會議上達成一致,確定制裁伊朗石油產品的具體細則及時間表。制裁條款確認,歐盟成員不得再進口伊朗原油及石油產品。對現有合同,歐盟成員須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交易。媒體解讀,之所以留出半年多“時間差”,是為了讓依賴伊朗石油的歐盟成員尋找新買家,而非“緩期執行”對伊制裁。

條款同時規定,凍結歐盟與伊朗中央銀行及其他伊朗國營機構的一切交往,停止與制裁對象交易黃金等貴金屬,停止鉆石交易,停止向伊朗交付委托鑄造和印制的金屬貨幣和紙幣。另外,對伊朗武裝部隊施加限制。

“這是一項重要決定……強化了對伊朗的制裁,”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說,“制裁理所應當,因為伊朗持續違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并且拒絕就核計劃重新啟動實質性談判。”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說,新一輪制裁旨在“對伊朗施加壓力,我們試圖催促伊朗認真考慮恢復對話……伊朗不僅應當恢復對話,更應當與我們討論一些實質性議題……對話不是借口,而是機遇”。

伊朗恐還擊

伊朗方面對歐盟決定反應強烈。伊朗法爾斯新聞社援引議會外交事務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穆罕默德.庫薩里的話報導,如果伊朗原油出口受影響,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仍是一個重要選項。“如果伊朗石油銷售出現任何混亂,霍爾木茲海峽必須關閉,”庫薩里說。憲法審議和起草專家會議成員阿里.法拉希安則向政府提出建議,立即停止原油出口。

按路透社的說法,在伊朗國內,憲法審議和起草專家會議講話有“份量”,而法拉希安則曾出任情報部長,算是資深政客。

法拉希安認為,既然歐盟已經確定制裁方案,伊朗應當“主動出擊”,切斷對歐盟的一切原油輸出,不給歐盟以尋找新買家的喘息機會,從而推高國際原油價格,打擊歐洲經濟。“最好的方案是由我們主動停止對歐洲的石油輸出,趕在他們6個月后(7月1日)制裁生效以前。”法拉希安同樣認為應當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多方存顧慮

歐盟外長23日上午討論制裁方案時,并非所有外長都沒有顧慮。

路透社分析,歐盟成員中,最依賴伊朗原油的國家是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而這三個國家正在經歷債務危機,一旦石油供應“斷鏈”,實體經濟勢必再次經受考驗。伊朗產原油超過希臘進口原油總量的三分之一。希臘先前表態,尋找新買家取代伊朗需要至少一年過渡期。

23日會議后,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曼努埃爾.加西亞-馬加略向媒體承認:“我們犧牲巨大。”另外,伴隨歐盟制裁決定,全球油價應聲上漲。當天午市,倫敦北海布倫特3月交貨的原油期貨上漲77美分,升至每桶110.63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揚88美分,升至每桶99.21美元。

對歐盟制裁,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發表評論,申明俄羅斯不認為單方面制裁有助於破解僵局,“單方面制裁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希望各方保持克制、我們希望各方尋求恢復對話”。

伊朗地理 ( IRAN )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屬西亞,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東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接伊拉克和土耳其,中北部緊靠裡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稱伊朗,成立於1979年,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

伊朗的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2005年末,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石油合作協議,將成為該國重要的石油貿易夥伴。伊朗積極建議石油輸出國組織擺脫美元,另尋計價單位,伊朗並於2008年4月30日宣佈在對外石油交易中,已完全停用美元為結算單位。在歐洲使用歐元結算,在亞洲用日圓。


伊朗政治

伊朗是一個由什葉派主導的伊斯蘭共和制國家。伊斯蘭教在伊朗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準則。伊朗的建國領袖即明確拒絕西方民主體制,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體中,國家權力應該由阿訇執掌,議會僅有有限的權力。[1] 伊朗的穆斯林激進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本國歸入「意識形態指導型」國家(Ideological state),同蘇聯並列。
然而,和多數極權政體不同的是,伊朗自稱是中東(或者是西亞地區)最民主的國家。伊朗是一個多黨制的國家,有著較為發達的選舉制度,選舉結果能在相當程度上反應真實民意。類似威權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內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選擇權。這種將神權統治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伊斯蘭共和制」迄今仍是獨一無二的政治體制。[2]
和其他中東國家不同,伊朗有著較為開放的媒體政策。出版檢查制度在1989年後逐漸放鬆。儘管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輿論政策一度從緊,但若公正而言,仍較其他阿拉伯國家(如美國的盟友沙烏地阿拉伯)寬鬆。

伊朗與伊拉克有著長期的邊界、教派、民族爭端。1980年9月更爆發了兩伊戰爭。經國際多方調解,1988年8月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翌日專家會議推舉總統阿里·哈梅內伊為最高精神領袖。7月28日,拉夫桑賈尼當選為總統。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繼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新一屆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已於公元2005年8月6日宣誓就任總統一職。艾哈邁迪-內賈德根據伊拉克戰爭的結局認為伊拉克「西化、腐敗」的結局就是遭到美國的「侵略」,於是大力提倡遵從伊斯蘭教旨的生活。伊朗政教合一,侵犯婦女人權的情況嚴重,這也被解釋為伊朗長期與西方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同時,美國前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一書中指出的,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其實與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有很大關聯。


分析

  • 伊朗總產能占全球油 7.5%,歐洲制裁伊朗石油產品時間一到,真正伊朗最大出口國只剩中國大陸,美國必然與中國協議供應油品,讓伊朗經濟滯息,讓伊朗缺乏戰略物資而放棄核武,但看來不易。
  • 以伊朗武力一旦擁有核武,最害怕是臨近國家及以色列,沙國更將大幅備戰,局勢極端恐怖,全世界約30%產油出於伊朗及週邊產油國。
  • 伊朗武力一旦擁有核武,全球第二場核戰就會發生在中東,戰爭之恐怖就高於二次大戰日本原子彈爆炸之情況,同時地下石油也會遭核彈輻射汙染,變成不能使用或無開採價值,嚴重程度超過任何戰爭。
  • 對中國而言,伊朗核戰略對中國是不利的,因為早晚戰爭,中國對伊朗石油依賴越高越危險,中國必須大幅使用其他能源,否則將演變成美國軍事形態,大幅駐軍世界,因為美國消耗全世界 33% ~ 36%  石油能源。
  • 伊朗核戰略也將造成中東沙國、科威特與伊朗矛盾,大量有錢人會移民至安全地方,因此,只要處理得宜,這緊張局勢對美經濟有幫助。一旦,戰爭也對 Obama 選情有幫助,伊朗就慘了 ,如伊朗政權如想打戰是非常危險想法。
  • 目前知道,一旦戰爭中東資金將流向美國、 香港 、  新加坡 、 日本 、 古巴,台灣經濟戰略是否能吸引中東資金長期投資,看政府策略。
  • 2012 ~ 2013 是一個危險年度,既使上天憐憫,2014 ~ 2016 也是難逃中東另一度戰火。除非伊朗發生茉莉花革命,改變了戰略。
  • 只有全世界大幅放棄使用石油,中東戰火可降低。




檢視較大的地圖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